道真自治县小蘑菇正抢鲜上市,端到20多省市民餐桌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8 16:20:32

  在超市,一颗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的杏鲍菇通常是百姓“菜篮子”里的“香饽饽”。

  在道真自治县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戴着“帽子”的小蘑菇正抢鲜上市,装车送往全国20多个省。

  公司于2016年12月26日在道真成立,目前日产杏鲍菇150多吨,年产杏鲍菇5.3万多吨,年产值达5.5亿元,成为道真首位产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菜篮子”。

  一颗小蘑菇何以能做出上亿产值?3月25日,记者走进道真自治县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这座杏鲍菇“超级工厂”一探“新鲜”。

  在经过原材料制包、灭菌、冷却上框、液体种培育、接种送入培养房,一个个小蘑菇在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冒出头,再过18天时间就可以采收。

  晌午,阳光洒落在这座占地面积260多亩的公司里,把一栋栋白色的厂房照得格外醒目,无人机镜头下,36栋养菌房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在制包车间,加了木屑、玉米、玉米芯、麸皮的原材料经过搅拌机加工后,输送至智能生产线进行制包。两条流水线上,8台机器一分钟可生产272根菌棒,整个车间可月产600万根菌棒。

  然后,工作人员将制作好的菌棒用叉车转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在灭菌柜旁,制包车间负责人杨华正认真调整各项参数:“在120度的高温下进行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灭菌。”

  灭菌后的菌棒经过传送带传送至净化车间冷却后送到接种室进行液体菌种接种,再送入养菌房进行养菌。

  在育菇车间,一颗颗带着浅棕色“帽子”的白色杏鲍菇已经迎来采收期,工作人员将其轻轻摘下后放入采收筐。

  “是不是长度达到这种程度就可以采收了?”记者指着一颗大约7-8厘米长的蘑菇说。

  “采收不是看长度,要菇帽大,菇颈纹路很深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采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一根菌棒可以采收一斤2两至一斤3两,1个育菇车间49000多棒大概可采摘5.5万斤至6万斤。”

  然而,这还没完,公司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式循环方式,自产包装物,废料加工等全产业链循环利用。

  工作人员将废弃的菌棒又送至生物质颗粒燃料及原材料加工车间、生物质肥料车间加工成生物燃料和有机肥料循环使用,真正将废弃物“变废为宝”。

  “我们一点都没有丢的,菌棒上扯下来的胶袋回收后,又可以制作成塑料颗粒,作为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道真自治县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和贵告诉记者。

  这些刚采摘下来的杏鲍菇送入削菇房削菌角,再进行分级进入包装车间精心包装就可以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为提升工厂食用菌产能,道真从县级层面成立了食用菌研发中心,长期派驻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道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专家万晓芹就是技术研发团队的指导人员之一。万晓芹介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公司将杏鲍菇的出菇时间压缩了4天,每个菌棒的产能从2018年的0.9斤左右提升至目前的1.3斤,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作为一家集食用菌研发、栽培、技术培训、食用菌加工、配送、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在位于上坝乡上玉工业园区的二厂区,这个占地面积330多亩,总投资6.2亿元的鹿茸菇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日产鹿茸菇200多吨、虫草花100多吨,再带动本地就业1000人以上,总共实现2000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我们计划再投资2.03亿元,建设占地面积90多亩的食用菌精深加工大健康产业,全面建成后公司可实现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张和贵说。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