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绩溪县: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9-20 10:14:3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传统村落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宣城市绩溪县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中蕴含的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训等历史文化资源,涵养出乡土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和扎根农业农村的精神风貌。

  廉政文化进农村 良好风尚入家园

  为推动全镇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伏岭镇充分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抓特色、育亮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集中精力重点打造了湖村廉政教育基地和西川村廉政文化园。湖村廉政教育基地以章氏宗祠为依托,照壁上绘制有“贪”的图案,告诫后人不能太贪心,要知足长乐。也警示党员干部要节制个人私欲,否则将自食恶果,像“贪”兽一样自取灭亡。伏岭镇常态化依托湖村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将基地廉政教育与党员干部培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旅游研学等相结合,吸引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在西川村村委会门口,村民们对建成的廉政文化园赞不绝口。该廉政文化公园以廉政格言、党纪条规等为内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宣传廉政文化。将廉政文化与风景有机融为一体,大家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让走过路过的干部接受教育,让前来休闲的群众根据廉政内容监督干部的从政行为,从而在全镇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红色资源深挖掘 革命精神融血脉

  伏岭镇地域优势独特,镇域内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伏岭镇坚持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围绕中共绩溪支部成立旧址水村沙坝石灰窑、中共绩溪县委成立旧址德锦汪氏宗祠、皖浙支队祝三整编旧址、大障战地医院旧址、战壕旧址等红色资源着重提炼宣传,邀请市、县电视台采访推介,开展网络直播,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历史内涵,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并科学运用史料,编写伏岭镇革命斗争史。以伏岭镇革命斗争纪念馆为依托,精心打造实地教育平台。多措并举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活教材”。

  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村民房屋的空白墙体,在江南村祝三组打造“红色文化小巷”,绘制数十幅红色主题墙画,将红色文化植入广大干群的心间,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红色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乡村相契合,红色基因融入全体党员干部血脉。

  大障村通过深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将废弃小学修缮打造成绩歙昌游击根据地纪念馆,设置红色革命文化墙,依托保存完好的战地医院旧址,带领游客感受硝烟炮火的洗礼,回味战争岁月的苦与乐,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

  家风家训永流传 淳朴民风润民心

  好家风源于好家训,好家规培育好家风。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其所以能世代相传,离不开家规家训的谆谆教诲,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伏岭镇多措并举、创新形式,以优良家风家训助推乡村振兴。坐落在伏岭镇伏下村的栢公祠,建于清代,自古以来就是村民议事场所。2016年伏岭镇依托徽州古祠堂文化,将其改建为绩溪氏族传统家风家训陈列馆。通过家风家训陈列馆内的展陈和讲解员介绍,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古徽州家风家训及祠堂文化,为新时代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提供载体。

  湖村的《章氏家训》结合家族特点,对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化,也一直积极发挥着优秀文化沁润人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伏岭镇创新形式,将弘扬家风家训和传承湖村竹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结合起来。使湖村竹编“飞”入寻常百姓家,家风家训“活”在百姓心窝里。邀请村内能工巧匠打造家风家训竹编作品,为培育优良家风家训增添新活力。小小的竹制品汇聚了竹匠手艺人的精妙技艺,也传承着优良的家风家训,完美诠释了独特的“徽州味道”。(陈旸 苗子健)

作者:陈旸 苗子健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