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威整: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高质量千年侨乡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19 17:03:00

  中国小康网1月19日讯 在广东省肇庆四会市威整镇的奇石河景区内的奇石河酒店内,来到此处团建的客人们发出阵阵热闹的欢呼声,为充满禅意、静逸的奇石河谷增添了几分热闹。相关负责人说,即使是淡季,也会有不少企业来到这里团建,也有不少老人游客来到这里居住三四天进行康养活动,修心养性……这些客人之所以会选择来到奇石河景区,就是被这里舒适的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所吸引。

  威整镇位于全国县级重点侨乡肇庆市四会市,距四会市城区42公里,土地多以山地为主,拥有优越的自然风光以及浓厚的人文资源。威整镇作为肇庆市第一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记项目示范镇,以建设宜居新型城镇化特色镇、农文旅融合示范镇为目标,围绕四会市“一核一轴一廊”的发展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记项目示范镇建设工程,定位打造生态旅游和农业特色镇。威整镇近年来突出重点抓关键,踔厉奋发、攻坚克难,获得累累硕果:奇石河景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023年12月,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

  农旅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威整镇以持续推进省级农旅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找准农文旅深度融合新定位,编制了《威整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四会市威整镇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全力探索打造别具特色的农文旅名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威整镇根据全面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产业方面划分了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中部文化创意商贸旅游区和南部休闲农业体验区的三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

image.png

奇石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带动了周边一批餐饮、住宿等行业。图/方怡晖

  威整镇位于四会市北部生态区,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常年平均气温度19-20℃,比城区普遍低2-3℃,负离子浓度高达30000个/平方厘米。其中,奇石河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强化了威整镇在区域的旅游业地位。威整镇依靠奇石河景区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并打造了一批以特色农产品、特色餐饮为主体集观光、采摘、美食于一体的农家美食庄园,通过旅游引领带动,农业基础发展,逐渐形成有威整特色的现代观光农业和农旅体验结合的产业带。

  威整镇将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推动农旅融合化。以“三化”改造提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田园景区化,推动同乐生态园等种植园实行景区化改造,提升农产品价值。基地庄园化,推动花果山等实行庄园化改造,形成特色美食农庄。景区多元化,持续推动罗仙湖综合开发项目、奇石河国家4A级景区二期开发建设,引入白带河漂流项目,发挥“龙头”带动、资源互补作用,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扶持特色农业 乡村发展欣欣向荣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被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尤其是被干净的水资源所吸引。”兆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志成说,“这里的水都是从水库上面引流下来,干净、独特,适合高密度水产养殖,养出来的桂花鱼、净水虾等水产品质量好。”江志成在威整镇的协调下,水产养殖项目顺利落户并持续运营了两年,如今该区的水产项目年产量90万斤。就在兆源生态养殖项目的隔壁,近150亩的蓝高设施蓝莓特色产业园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关人士介绍预计今年五月份投产,预计年亩产蓝莓2000斤。

image.png

优质的生态,吸引一批农业产业选择落户威整镇。图为兆源生态养殖项目。图/方怡晖

  与此同时,威整镇还以镇域旅游产业专项规划为引领,全方位实现农文旅融合。该镇积极打造丝苗米、夜兰花2个千亩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无渣粉葛、香印葡萄、奇楠沉香、蓝高蓝莓、水产养殖5个百亩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据了解,近年威整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形成了葡萄、夜香花、粉葛、西瓜、香瓜、玉米、大米、番薯、柑桔等多种类种植的农业产业框架。依托农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农产品,形成威整特色农产品的名片,其中四海葡萄、南龙夜香花、华亿大米特色鲜明且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大洲无渣粉葛种植基地被评为省一村一品项目,发展出葛根粉、葛根茶等产品。

image.png

“威整稻香1号”香米生长在奇石河畔,原生稻田间。

  农业产品发展离不开开发特色农业品牌,威整镇不断强化高品质发展理念,先后引导农业企业成功注册了“威井云吞”“威隆月饼”“无渣粉葛”“四海葡萄”“稻香1号”大米、“威整御品”沉香等品牌。其中“威整云吞”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镇创建“威整云吞师傅培训基地”,强化人才、技术支撑。2023年8月,成功举办了垦造水田丰收现场发布会暨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广威整特产手信。

  这一切都离不开威整镇钱而有力的撂荒地整治行动,该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延伸“党建+重点项目”触角,树牢“阵地跟着项目走,党旗飘在田埂上”的理念,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力度。威整镇通过水田垦造项目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行动,共计整治撂荒地3000多亩。在村党支部组织发动下,在党员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威整镇把撂荒的旱地开垦为水田,让垦造水田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全力推进实施“1+1+1+N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1+1+1”指对镇内产业资源相对丰富、村集体收入相对较高的行政村与相对落后的行政村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单位进行结对共建,“N”是引进本地企业、外地爱心企业、热心乡贤等社会力量),助力南龙、甜竹坑、黄洞三个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活化古镇文化 打造高质量威整侨乡

  在美丽的威整镇内,青山绿水拥抱着静美的大洲村古村落,深入古村落内,一个个镶耳屋鳞次栉比,十分整齐,即使村外已经变得有点热,但是古村落内依旧凉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据了解,威整镇是四会市重点侨乡,其中大洲村、善庆里村等是四会市远近闻名的华侨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洲村最有特色建筑的是广府镶耳屋,而其青砖古民居、麻石巷是其一大特色,现保存良好的古民居有140座,其中最具代表性建筑有大洲村炮楼、陈氏大宅、纶轩陈公祠、陈恭怒家塾等。

image.png

大洲村的古村落群。图/ 方怡晖

  据有关史料记载,威整镇最早以“威正”之名出现在南朝梁天监六年 (公元 507年),梁武帝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5县,威正即指威整一带,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四会市威整镇党委书记朱海清说,作为千年古镇、著名侨乡的威整,要把古镇文化盘活之余,也要打好“侨”文章。“为了加强侨乡印象,留住侨民乡愁记忆,我们不断在文化方面进行挖掘,希望既能吸引侨民回归,又打造新的旅游节点。”朱海清说,一方面,威整镇完成《威整镇志》编纂,另一方面,活化“古”历史,完善圩镇道路命名,古镇路、政通路、状元街、隆庆街、水运巷等具有威整历史文化底蕴的路名获得批复。同时依托威整古村、古民居、古祠堂、古炮楼、古驿道、古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古镇文脉接续传承旅游节点。

  与此同时,威整镇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侨心侨力,积极开展侨民服务等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威整镇为华侨和港澳同胞办事办企提供便利条件,实施政策优惠,及时解决征地补偿、办厂咨询、水电安装等问题,协助办理各类投资事宜,并最大限度地借助和整合名人人文资源、旅游文化景点的优势,共同为振兴侨乡经济出力,推进“交流基地”建设工作开展。

  未来,威整镇也会持续推动圩镇提质和示范村建设。一是推进圩镇扩容提质。围绕美丽圩镇“十五个一”的要求,加快圩镇客厅建设,展示威整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借鉴茂名双合村等先进地区规划建设经验,加快景观水坝、休闲绿道、露营地等建设,提升圩镇一河两岸景观。二是加快“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建设。加快完成大洲村史馆、廉洁文化基地建设;以节点打造为抓手,投入约300万元,开展大洲片区示范带精品段建设项目;争取专项债券支持,谋划打造古村落民宿综合体、露营地休闲观光基地、特色农旅产品购物街。三是持续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深入开展“一村千树”行动,根据镇村绿化规划和群众意愿,选取适合苗种,在“五边”及房前屋后开展绿化点缀,形成更大范围的绿色生态带。实施省道260沿线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将农房风貌管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确保农房风貌与威镇整体环境风格相协调。(方怡晖 威宣)

  编辑:张玉荣


作者:方怡晖 威宣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