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绩溪:非遗年味浓 小镇旅游热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21 07:41:50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绩溪县伏岭镇,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今年春节,该镇以“非遗过年 寻味伏岭”为主题,开展系列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一场场非遗大戏轮番登场,为游客带来一道道文旅盛宴,“徽州味·道”特色小镇“实力”迎客。

  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秋千抬阁是伏岭湖村人家的非遗“绝技”。踏入青绿山水,水墨丹青,聆听徽剧悠扬,百转千回,品读湖村人家“秋千梦幻”与“抬阁意境”。抬阁由童子身缚不同的铁制构件,分三层楔入主架,由四人抬行,童子身穿戏服,扮演一出出传统徽剧剧目——《扈家庄》《渭水河》《百花厅》《华容道》,一颦一笑憨态可掬。秋千为风车状,四位彩旦着古服,缚坐于椅上,花车徐徐转动,少女挥手示意巧笑倩兮,游行队伍缓慢行进在传统村落之中,直此青绿,宛如一副流动的山水画卷。

  石川村女娲宫外,锣鼓喧天,人头攒动,一派“热辣滚烫”的火热景象。“抬五帝”“游龙舟”“跳旗”非遗展演从这里开始。村民自制木质龙舟、五帝神像和跳旗,走街串巷游艺展示,彩旗烈烈鼓声阵阵,演绎着“张巡死守雎阳”的传奇故事。

  “好,好,好!”持续不断的喝彩声、锣鼓声从伏岭古戏台传来,只见两只犭回在璀璨绚烂的烟花背景中摇摆起舞,时而蹲起挠头,时而扑滚耍球,时而爬柱跃下,引得观众纷纷拍手称快。犭回是伏岭村象征避邪祈福的图腾,每年大年初一,村中30岁男子都会扮演犭回,挨家挨户拜年送福。作为一项流传百年的游艺项目,徽剧也是舞犭回的一部分。古戏台上舞犭回完毕,徽剧便在锣鼓声中登场了。今年的剧目是由伏岭镇老年学校带来的《万花献瑞》,老年学员们在老艺人的指导下,经过一学年的排演练习,开嗓声音洪亮,戏腔拿捏到位,一投一式极见功底,唱、念、做、打气势豪迈。

  互动打卡,徽州味·道

  来绩溪过年,在特色小镇品味伏岭味道。春节期间,徽州味·道小镇客厅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依据伏岭特色宴席“十碗八”创作的卡通人物形象“小碗”呆萌可爱,指引游客前进。伏岭有味、伏岭有道、伏岭有戏、伏岭有宿、伏岭有礼五大板块沉浸式展览,让游客身临其境,与古戏服、“十碗八”菜模零距离接触,感受非遗文化独特魅力。

  伏岭镇素有徽厨之乡、徽菜之乡、徽剧之源的美誉,该镇利用特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造丰富多彩的展示展览馆,在徽菜历史文化陈列馆品徽菜滋味,在徽剧博物馆赏徽剧韵味,在家风家训馆传家风意味,在革命历史展览馆寻红色真味……各个陈列馆人气火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村民与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在家风家训馆参观的邵先生说,最近几年没回过家,今年带孩子回来,村子里有许多地方已经焕然一新,“以前这儿是村中的老旧祠堂,今年过年回家,才发现展陈了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所以带孩子也来看一看这些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

  灯舞龙年,沉浸体验

  石川村六亩丘,人们进行着“放飏灯”前的准备工作。飏灯包括一个大型主灯和多个小型灯笼,需要借由大灯点燃后产生的气流带动一只只小灯腾空。“以前只放过孔明灯,像这样的大灯带小灯还从来没有见过,感觉很新奇很好玩。”从徐州来的游客李先生说道。过年前他在网上看到了来伏岭过年的活动预告,于是带着家人一起来这里感受浓浓的年味。飏灯成功升空,人们相互依偎,抬头望繁星满城,漫若浮光,新年心愿也随着飏灯飘向高空。

  龙年当然要舞“龙”灯,北村的板龙舞每年都是重头戏。板凳龙以竹骨为架、描金上彩、接板成龙,龙身绵延数十米,时值36岁的村中男子通力合作,肩扛木板舞动龙灯,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夜幕之中,板凳龙目光如炬,时而盘旋在空时而左右穿行,火红的烛光映亮夜晚的村庄,给新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初四的傍晚,男女老少齐聚在伏岭的邵氏祠堂准备游花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只见几百盏纸灯笼浩浩荡荡游行而过,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龙灯跑进队伍中一起游行,赤橙黄蓝各色可爱的小灯穿梭在街头巷尾,一路鞭炮喧闹,灯影摇曳,欢声笑语在千年古村中回荡。

  广袤的乡村是滋养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伏岭镇围绕“非遗展演+特色小镇+美食民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游客春节选择到乡村观赏民俗、寻找年味,为特色小镇旅游热潮“添柴加薪”。据统计,该镇春节假日期间累计客流量达7万人次,镇域内餐饮民宿生意火爆,非遗“活”起来,旅游“火”出圈。(章欢)


作者:章欢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