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昌 探路共富(“提低”“扩中”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19 17:25:45

中国小康网 记者 周宇 2021年,新昌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710元,年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69元,年增长10.4%,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9∶1。从财富的分配过程来看,首先是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场,接下来的二次分配主要靠政府,最后的三次分配主要靠社会。新昌如何“提低”“扩中”?完善居民收入“三次分配”是新昌一直遵循的思路。

初次分配——技能培训加股权激励,实现劳有厚得

技能培育引领共富之路。近年来,新昌县积极探索打通职业技能全程培育通道,围绕产业发展特色,接连打造了一产“新昌茶艺师”、二产“新昌技师”、三产“新昌阿姨”等培训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昌特色的“技能培育”引领共富之路。

新昌是著名的龙井茶主产区,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2021年,新昌县茶叶产量586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2亿元,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产值的20%以上。蓬勃发展的茶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需要匹配的高质量技能人才。从2008年起,新昌围绕“茶叶大县”建设,推出了涵盖茶园工、制茶工、茶艺师、评茶员、茶机维修员、茶叶经纪人、茶叶包装工等培训项目在内的“新昌茶艺师”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茶苗扦插、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茶机、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茶产业各个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分类培训。

新昌是全国医药强县、中国轴承之乡、纺机基地、冷配大县,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旺盛。为此,新昌深练内功,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深化合作,积极培养技工人才,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能培训品牌培育,努力打好技能培训“新昌技师”这张“金名片”。

促成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是打通职业技能全程培训的第一步。新昌每年开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研,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职业院校的紧密合作。如新昌技师学院与万丰奥特集团联办“定向班”,学员完成学业便可入职万丰汽轮智慧工厂,最快的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能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机修技术工。通过政校企共同发力,企业精准吸纳了一批优质年轻技师,有效补充了人才力量。至2021年底,新昌已累计培训“新昌技师”10914人,有9558名学员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新昌培训选拔的车工、磨工、钳工等技能选手屡屡在国家、省等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载誉而归。

月嫂是家政服务行业里一个相对高端的工种,近几年,新昌已培训出数万名“新昌阿姨”,就业后年薪1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成为新昌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的一条主渠道。参加月嫂培训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走出新昌后,到宁波、杭州等周边城市工作,得到了市场认可,并逐渐形成了“新昌阿姨”品牌。近年来,新昌还重点加大中高级“新昌阿姨”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形成金字塔形的家政人才队伍结构,对新昌转移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开设家政服务员、医院护工、养老护理员、育婴师(月嫂)等多个技能项目。已累计组织培训3409人,有2754人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劳务收入一亿元以上。

截至2021年底,新昌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7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约为40%。金字塔形的技能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他们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县域创新、推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股权激励变智力为资产。在新昌经济的发展中,科技人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聚焦科技人员创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新昌县入选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省级试点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薪酬制度改革、股权激励改革、进阶管理改革等举措提高科技人员收入,让“智慧”转化为财富。

新昌把科技人员的薪酬分为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和专项奖励。其中,专项奖励根据技术攻关、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给予单项奖励,或者按一年一评给予持续奖励。如新和成蛋氨酸项目成功实现产业化后,企业对研发人员及产业团队累计发放奖励近1500万元。

通过揭榜挂帅,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以技术成果入股公司获得股权激励。如万事兴机械(主要研发智能手套机)核心技术团队以专利技术入股53%;2020年三花智控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人均奖励股份1.32万股,市值超过30万元。目前新昌1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不少科研人员享受到了“共富”红利,参与员工达5000人,其中约2000名是科研人员,人均收益180万元。

新昌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全员持股,另一方面推动上市公司高技能人才和其他优秀员工部分持有公司股权,并将员工持股计划推广到非上市企业,让更多员工享受财富增值和利润分红。同时,深化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科技人才可凭卡享受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服务,并积极探索“人才大脑+创新创业”数字化改革,科技人才在线上即可完成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

二次分配——百姓需求为导向,把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通过二次分配,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新昌共同富裕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底线保障。共同富裕意味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给予民生保障,以更高的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昌坚持以民为本,普惠均衡,打响了“学在新昌”“健康新昌”“文化新昌”“住在新昌”等民生品牌。通过几个标志性的民生工程,为共同富裕补齐短板、形成长板、打造样板。

学在新昌——“十三五”期间,新昌教育项目投资1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5倍。高考尖子生群体名列全省前列,重点线上线人数占县域总人口的比例居绍兴市前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电大招生万人比居绍兴市第一;职业技能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常态化进行……近年来,“学在新昌”已成为一个品牌。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昌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如将城关中学和西郊中学、南明小学和梅渚小学建成紧密型教育集团,实行“五个统一”运行理念,即“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实施、质量统一监控、活动统一规划”,带动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1+5+X”模式锻造县域教育共同体(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全县37所中小学校教共体项目全覆盖),实现共生发展。该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区域和学校典范案例。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近年来,新昌全面改造提升薄弱幼儿园,着力基本解决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引导条件成熟的幼儿园打造园本课程,积极开展园本化主题审议。

推动终身教育共建共享。构建以新昌成教中心、新昌社区学院、新昌天姥老年大学为“龙头”,澄潭、儒岙、沃洲三所中心成校为骨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因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新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文化养老工作。各类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教育,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数字化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等。

健康新昌——连续3年被评为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县。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昌紧扣“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目标要求,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推动全方位优质服务,坚持数字化信息化改革,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一盘棋。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新昌构建起一套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运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共体总院共同参与全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医共体总院设立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医共体内资源,对总院和分院实行同质化管理。2021年,“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昌解法’”获得省市领导的认可,并在全省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随着严谨的测评体系建立,医疗服务体系得以持续性“造血”。新昌不断强化医共体总院对基层成员单位资源与技术的支持,建立“医共体连续医疗服务中心”,实现预约挂号、预约诊疗、预约检验检查等功能,为病人提供上转、下转及出院后随访服务,加强院前、院中、院后闭环服务,实现基层群众就医全流程业务优化再造。惠民住院服务一体办集成应用被列入县第二批数字化改革重点需求事项初筛库。截至2021年底,新昌两家医共体共计上转1467人次、下转1399人次。

推动全方位优质服务。新昌精准下沉帮扶,为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贴心服务:推动设立全专科联合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总院下派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病和肿瘤防治等专家到分院开展常态化医疗服务,并鼓励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小讲课和教学查房。南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澄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儒岙镇卫生院、沃洲镇卫生院4家单位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考核。

此外,新昌在七星街道、澄潭街道等设立健康E站。通过配备自动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仪器及自助药房,村民可自主完成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项目的体检,并能实现基层分院、医共体总院远程问诊和多学科会诊。

坚持数字化信息化改革。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平台应用、医共体应用、基层医疗应用、区域医疗协同应用等7大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并完成数据对接,实现基层分院与医共体总院诊疗、检验检查、体检等数据的互联互通,2021年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测评。不断深化智慧育幼数字健康服务,创新开发“生命第一档”场景应用,已完成建档1.26万份。

为了推动医养结合,探索“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新昌不断优化数字家医服务:家医健康服务系统已迭代升级到2.0版本,家庭医生可在线监测居民健康,从居民端、医生端、管理端三个维度对辖区居民家医签约、家医服务、医患互动、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进行闭环管理。

居民可通过浙里办APP、微信小程序、我爱新昌APP等多种途径调阅体检报告、检验检查报告、基本档案、随访信息等相关内容。截至2022年3月底,全县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6.30万份,建档率86.64%,开放31.58万份,开放率86.98%。

文化新昌——构建“城-乡-企”文化共同体,丰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包括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事实上,新昌发展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和人文积淀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崇文”的新昌精神。

从历史上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文化与新昌发展的关联度。第一个阶段:建县以前的剡东时期,是地域文化的鼎盛期,标志性事件是佛道文化和唐诗文化的兴起。从新昌置县到两宋时期,随着人口的南迁,山区小县迎来了文化发展的高峰,理学文化蓬勃兴起,为新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土壤。第二个阶段:清中期到民国初期,文化的兴起和影响,吸引了人们向新昌聚集,迎来了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为新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新昌企业家在不断做大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如万丰的野马文化、新和成的老师文化等;另一方面,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县域文化品牌丰富了新昌百姓的精神生活,而且通过文旅融合等手段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和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财富。

1652951750449746.png

图:南明街道湖莲潭社区文化家园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昌构建了“城-乡-企”立体的文化共同体体系,以文兴业、以文惠民。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新昌紧紧围绕“文化驿站、共享空间”的定位,在价值引领、共建共享、群众主体、分类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有设施,挖掘可用空间,因地制宜地在各社区内建设图书阅览、宣传展陈、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场所设施。2019年至2021年间,新昌共在南明街道、七星街道、羽林街道建设社区文化家园18个。社区文化家园的建设,有助于新昌市民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形成邻里团结、和睦友善、关爱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新昌以“本土化、个性化、集约化”为导向,累计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挖掘乡村自身文化特色和内涵,打造“一堂一色”文化礼堂。现已建成“红船精神”“唐诗之路”“民族风情”等具有新昌本土特色的文化礼堂276家,覆盖行政村252个,规模以上建制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100%。新昌目前已将75家规模农村文化礼堂图书纳入图书馆收藏系统,实现全县通借通还。同时,着力串“点”成“线”,将涵盖“新昌精神”的文化礼堂打造成延续乡村记忆和本土文化的旅游景观线,让文化礼堂衍生出礼堂文化。

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方面,新昌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企业形象展示的平台、员工文娱活动的场所、关爱员工心灵的驿站”的四大功能定位,着眼于涵养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凝聚职工力量、丰富职工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养等工作,努力为广大职工搭建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新昌共在县电力公司、县烟草公司、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企业文化俱乐部5个,企业文化俱乐部成为企业内部的“宣传阵地”“灵魂工程”和“和谐家园”。

住在新昌——彰显人文特色下的城乡更新,让百姓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安居才能乐业。共同富裕背景下,“安居梦”聚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五年,新昌完成城市拆改3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旧小区57个,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全省首批5A景区城,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1年激活闲置农房46万平方米。

未来社区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昌着力打造全省未来社区样本区。以新建类的新民未来社区、旧改类的鼓山未来社区作为重点打造的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围绕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交通、智慧、治理、党建等重点场景,力争创建出融合新昌文化底蕴色彩的未来社区建设示范点。

在中心城区外,新昌正积极创建3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即位于七星街道、澄潭街道、镜岭镇的“水墨山城”县域风貌样板区,位于儒岙镇、南明街道的“梦游天姥 唐诗之路” 县域风貌样板区,位于沃洲镇、沙溪镇的“沃洲山水”县域风貌样板区,努力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城乡风貌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新昌样板”。

新昌还在城市品质上继续提升,在环境管理上持续增效。如开放滨水廊道空间,加强城区内外绿道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和运营管理,充分利用街头零碎空间打造主题口袋公园,构建“依山傍水”的开放空间与慢行体系,营造生态秀美的新昌。再如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认真落实环卫精细化管理标准。提升城镇绿化专业性设计和养护水平,提升绿化管养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着力构建全程分类体系,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引进黑水虻等生物降解技术提高垃圾利用率,完善垃圾箱、集置点、垃圾转运站的规划配置。全面推进清废行动,补齐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短板,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等。

行在新昌——铁路、航空实现了“零”的突破。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大网络,是县域迈向共富的应有之义。内畅,天姥山通景公路、葫马线通景公路等工程落地,城乡一体化改革、农村客运数字化改革等项目顺利开展,完成了“快递进村”全覆盖等民生项目,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而且为沿线村庄发展,尤其是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外联,杭绍台高铁、杭绍台高速新昌段、上三高速新昌南互通建成通车,完成了万丰航空机场建设,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新昌航站楼正式启用,新昌交通在铁路、航空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新昌打造“三大都市区黄金交汇节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三次分配——符合市场规律下,探索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

三次分配有别于前两者,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家族、家庭和个人等基于自愿原则和道德准则,以募集、捐赠、资助、义工等慈善、公益方式对所属资源和财富进行分配。建立共同富裕体制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先富带后富长效机制,是作为缩小收入差距试点的新昌探索机制创新的突破性抓手。

设立各类慈善基金会。新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向善基因,民营企业都较早投身公益,践行社会责任,多家企业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如万丰奥特慈善基金、爱莲美丽乡村基金、道才公益基金会等。以三花集团为例,2012年起,三花集团为员工设立了“三花一家人互助基金”,以100万元为启动金,由公司托底,每年接收各类捐款100万元,资金存量达200万元。基金本着“救急”原则,对员工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紧急经济困难(如小孩上学等)进行补助,单次不超过1万元,特殊情况可放宽到2万元。除了对内设立“三花一家人互助基金”,2013年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道才还在新昌县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道才公益基金会”,和儿子张亚波、张少波共同出资1000万元,用于巧英乡细心坑、雪头等村的老弱病残补助、困难家庭子女读书补助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为了保障“道才公益基金会”长期运作,张道才将基金作为股本金投入三花控股,让企业发展的红利更好地辐射社会。

企业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是新昌企业参与三次分配的一个鲜明特点。如2014年,新昌9家骨干龙头企业以及促进新昌经济同乡联谊总会主动捐出510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再如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个人出资设立的“新昌爱莲美丽乡村基金会”是浙江省第一个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非公募基金会,截至2020年该基金成立十周年之际,已累计发放1000万元。渡皇山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入学的儿童、考入大学的学子以及喜结良缘的夫妻,每年都能享受该基金发放的“长寿金”“优学金”“幸福金”。如新昌恒泰机械在发展主业的情况下,主动反哺农业,企业负责人俞益平成立新昌康益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香榧产业,如今香榧青果产量全国最多。在康益祺的带动下,巧英、沙溪、小将、回山、大市聚等乡镇有大批的合作社、农户开始发展香榧,全县种植面积已有1.5万亩,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实施共富发展基金行动。结合企业需求,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完善三次分配,是新昌推动共富、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1652951838156035.png

图:新昌县兴村富民基金成立

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战略,新昌成立兴村富民基金,全称为新昌县兴村富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通过设立基金,带动全县低效林改造、绿电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有效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高质量推动消薄增收,打造“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昌样板。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以分期认缴形式开展,首期到位资金3.2亿元,时限5年,由GP绿色股权基金(基金管理人、执行合伙人)、民营企业以及强村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目前已谋划万亩香榧、小水电整合2个项目,融合三花智控、新和成、万丰奥威、浙江医药、中财管道、京新药业、五洲新春、捷昌科技等8家优秀民企的1.4亿元资金。

“万人奔中计划”进行时

为了精准施策,新昌对中等收入以下的群体做了一个“精准画像”,发现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参保和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中,总人数超过8万人,被统称为“城乡边保户”。如果这五分之一的新昌人口能够顺利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那么新昌作为全省缩小收入差距共富试点的成效就更有说服力了。新昌正在开展“万人奔中计划”,梳理出扩中“五法”、提低“五法”以及企业参与共富的市场化项目。

扩中“五法”包括“科研人员收入倍增”行动,主要通过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和进阶管理“三大改革”推动科技人员创富增收;“产业工人(技术人员)技能提升”行动,主要通过“金蓝领”技能提升行动,培育一支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新时代新昌工匠队伍;“高素质农民定向培育”行动,主要通过“领头雁”培育计划,把高素质农民定向培养成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小微创业者创业帮扶”行动,主要是通过“小微企业成长三年计划”鼓励发展新兴业态;“新业态从业人员提质”行动,主要通过对新业态劳动用工类型界定,完善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引导他们技能成才。

提低“五法”包括“较低收入农民进城转移”行动,主要探索“以地换房”“以地换保”“以地换股”,支持引导较低收入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提高农民转移人口资产性收入;“困难群众(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主要根据低收入农户不同的劳动能力,匹配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入股、免费培训、就业援助、兜底保障等措施;“企业‘造血’共富”行动,主要通过设置爱心岗位、村企结对、发展慈善基金等实施;“‘飞地’抱团共建”行动,主要通过开展联建厂房、联购商铺、联筹基金、联办光伏等工程来“消薄”;“资源整合共享”行动,主要通过实施“闲置农房激活2.0”等来整合、盘活低效资源。

编辑:郑良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