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昌 探路共富(高质量发展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19 17:34:13

中国小康网 记者 周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浙江,这个曾因改革创新而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大省和“先富”的代表,再一次站上舞台中央。

2021年7月19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正式发布。为了能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浙江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细化到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这六大领域,选择了28个试点。绍兴市新昌县是首批缩小收入差距的试点县。

2021年9月16日,新昌县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新昌县科技人员收入倍增行动计划》《新昌县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新昌县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六大工程”的意见》《新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研讨会方案》等一批文件,确定了小县大科技、小县大通道、小县大城镇、小县大花园、小县大民生、小县大变革的具体举措。

新昌试点很具代表性

一直以来,外省对浙江有一个“误读”,认为浙江是肥美之地。事实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各省区末位。山区如何发展是浙江从全面小康到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面临的重点问题。新昌位于浙江省东部,县域面积1213平方公里,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人口43万,是一个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都相对较小的典型山区县。但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小县,立足“工业立县、创新强县、生态兴县”战略,致力推进“小县大科技、小县大城镇、小县大变革”,用11年时间实现从全省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跨越的同时,用10年时间实现了从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生态好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也为推动共同富裕,尤其是缩小收入差距奠定了基础。

1652952539723840.png

图:绍兴市新昌县

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所在。因此,无论是中央的《意见》还是浙江的《方案》,均将谋划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摆在了首要位置。要解码新昌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首先要解码科技创新支撑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昌模式。

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足,曾是制约新昌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1991年,新昌被确定为浙江省次贫县。为了摆脱贫困,新昌开始了工业经济的“野蛮生长”之路。由于当时的企业多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县域污染日趋严重,母亲河——新昌江成了黑水河、臭水沟,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冲突事件。2002年,新昌踏入“全国百强县”的同时,也被列为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单位,新昌“倒逼转型”,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支撑”“在发展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等重要指示指引下,新昌坚持工业立县、创新强县、生态兴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更是坚定了这三大战略路径,2017年,全国首个设在县域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落户新昌;2018年,新昌以总分第6的名次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19年,新昌县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制约型山区小县可持续发展”主题成功列入第二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创建名单(时为绍兴市第一个),“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跻身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榜首)、中国创新百强县(第7位);2021年,捧得首批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创新发展“新昌模式”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新昌用实际成果证明了山区小县也能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

    新昌的工业质量高在哪里?一是新昌县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0.7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4.53%,新昌原先比较低端的纺织机械、制冷配件、汽车零部件和化工医药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从传统产业为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转变,工业结构好。二是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达12.29%,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近2倍,亩均税收连续4年居绍兴第一,企业效益好。三是2020年新昌的单位GDP能耗(0.279吨标准煤/万元)较全省平均水平(0.41吨标准煤/万元)节省用能31.95%,产业绿色低碳。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吸纳就业的第一行业和财政收入的第一税源。制造业强则经济兴、百姓富。如今的新昌是全国医药强县、中国轴承之乡、纺机基地、冷配大县、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20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68位。1978年新昌全县生产总值为1.06亿元,2021年为517.40亿元,43年生产总值增长了487倍,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昌科创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能形成高质量的局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与“不变”:领导在变,县域总体发展战略不变;资源整合的方式在变,“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方法论不变;市场在变,企业坚守主业、科创升级的理念不变;招引方式在变,人才为先的导向不变。

一是领导在变,县域总体发展战略不变。新昌“一强三优、小县大城”发展总基调中,“一强”即“强科技创新”。在新昌,每一任领导干部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坚持把做强产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的路子,“工业立县、创新强县、生态兴县”一张蓝图绘到底。

1652952570782576.png

图:2021年新昌科技日活动

虽然领导在变,创新驱动的机制被固定了下来。组织保障上,新昌建立县领导联系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制度,成立县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抓科技抓创新的组织体制,增强科技、发改、人才、经信、财税、金融等部门在政策和工作上的协同性。工作落实上,新昌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在县级部门选调597名业务骨干担任驻企指导员,全面入驻科技型企业,建强科技部门、企业首席科技官、科技联络员、科技创新专家和科技中介五支队伍,增加基层科技工作实效性。新昌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首个县级科技日——“5·31新昌科技日”,并把每月27日设为“爱企日”,建立“书记县长面对面”制度,县委书记、县长与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恳谈,了解企业需求、解决问题。县委书记、县长每周都会安排创新改革相关活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创新改革工作,每季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创新改革工作。政策保障上,新昌相继制定出台了《新昌科技创新20条》《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每年根据企业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加大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的倾斜力度,如2021年根据企业建议,将研发投入增长的最高奖励额度从30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同时做到科技创新百分百兑现,每年兑现科技政策性财政补助资金超过5亿元,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超过3亿元。实施路径上,实施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个倍增”计划,推进规上企业实施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五个全覆盖”,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用人机制上,强化科技导向,加大对园区考核力度,科技创新占园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的比重超过30%,真正做到“一把手当行动队长”,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不因领导变化而改变,也不因创新成效慢而放弃。

二是资源整合的方式在变,“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方法论不变。这是科技创新的新昌模式的重要方法论。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新昌其实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坚持“有为政府”,坚定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是大有可为的,可以为缺院校、缺人才的新昌“无中生有”出产业所需要的科创资源,营造科创生态,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另一方面,充分尊重“有效市场”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决定产业经济、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市场法则对产业经济、城市经济的竞争起着根本性作用的一般规律。

“有为政府”怎么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体现可以通过几个数据来进一步分析。

第一个数据是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新昌深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县域经济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2006年新昌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5%,此后逐年提高,2021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8%,是全省平均数2.88%的1.5倍,且已连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虽然新昌财力有限,但在科技创新扶持上从来不设上限,力度也越来越大,科技财政投入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高强度的投入也获得了高回报,全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6年的25.4件增加到2021年的89.3件,居全省县( 市、区)首位,创新指数蝉联全省第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额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第二个数据是产学研合作覆盖率为97%。地处山区、距离一二线城市远、吸引一流人才团队条件差是新昌的基本县情,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为了补齐这个“短板”,新昌围绕“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标,建立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如何真正解决企业最想解决的问题?新昌推行了企业自己找、专家精准找、协会牵头找、中介牵线找的四种模式,每年挖掘凝练企业攻关课题近200项。例如万丰奥特,从2015年启动航空产业调研到2018年整机下线,政府参与到整个建设过程当中的3年里,3000多个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新昌已经累计建成高校共建研究院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外国专家工作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近20家,常年在新昌服务企业创新的专家团队达80支。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成果转化、项目牵引、筑巢引凤、深耕合作等四种模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率达97%,逐步实现新昌企业从技术上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编制产学研合作需求清单,促进产业端与技术端的精准对接。

2021年全县实现技术交易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68.6%。目前,新昌企业已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0项,已拥有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15个,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20个。其中,维生素E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家用空调的核心部件“四通换向阀”占全球市场的65%,铝合金摩轮占全球市场的30%,都是全球业界第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改造上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新昌从轴承产业率先启动实施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依托本地信息工程公司陀曼制造,以“信息技改工程总承包”“小批量免费体验”“分批推进”“平台化服务”“企、政、供、智、金紧密合作”五种方式,破解中小企业无能力实施数字化技改、对智能技改顾虑多、技改投入大影响订货交付、后续运营服务缺失、推进力度不足五大难题,形成了“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智能制造“新昌模式”。开发“新昌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上线“浙里产学研联动”应用,通过数字化改革,促成企业和高校高效对接、需求和成果精准匹配,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100项。眼下,新昌模式正从“线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向“互联网在线产学研用众创共享”的2.0版本升级。

第三个数据是每万人上市企业拥有量及人均上市企业市值均居全省第一。2020年12月4日到2021年2月3日,新昌“56天内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过会”创了全国县(区)“企业上市过会”纪录。为了更好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昌积极推动企业上市。针对企业上市挂牌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新昌引进优质券商、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与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等;出台了《新昌县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政策奖励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建立拟上市企业畅通交流机制,一线走访、座谈,对企业股改上市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进行破题。目前,新昌有上市公司14家,每万人上市企业拥有量及人均上市企业市值均居全省第一。

紧盯“专、精、尖”,新昌鼓励上市企业瞄准国内国际高端领域,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成为新兴市场“领跑者”。如三花智控公司收购美国兰柯公司、美国R-Squared Puckett Inc.公司后,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氢燃料电动汽车的主要供应商。鼓励上市企业通过上下游并购,打通产销渠道、把控行业话语权、引领行业发展升级。如新和成公司通过加强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扩充产品库,建立研发、生产、应用、质保“多对一”服务模式等举措。新昌以平台理念推动产业梯度融合,加快打造浙江(新昌)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等发展平台,围绕本地产业特色、梯队规划开展精准招商,并对照企业实行“边招引边培育”,实现企业与地方双赢。

三是市场在变,企业坚守主业、科创升级的理念不变。在新昌,企业最漂亮的房子往往都是研发大楼。新昌原有的工业基础就多为科技驱动型,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新昌的企业都会不遗余力地将赚取的利润投入创新、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搞创新,“盯着市场 盯着明天”搞研发,保持科技投入力度不减。

图片17.png

图:三花控股集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培育机制,全县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5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数量居全省各县市前列,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超过100项。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已在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设立国内异地研发机构32个。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57家,占到规上企业数的73.4%,5家企业(三花智控、新和成、三花制冷、京新药业、浙江医药)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数量占到绍兴市的近一半(全市11家)。创新,带来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县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2002年之后,新昌首先做的就是通过关、停、迁等方式,淘汰一大批污染较重的医药化工企业,现在医化行业的化工比重已经从原先的60%下降到30%,从化学合成转向生物制剂,从医化中间体转向制剂成品,成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高端制造比重从30%上升到50%,并以通用装备、环保制冷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为主。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14.6%、8.0%和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7.14%、90.76%、54.53%和17.79%。

四是招引方式在变,人才为先的导向不变。自2011年起,新昌颁布实施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为先的导向始终不变,引才用才的政策不断更新。比如,引才机制更加灵活,为我所用,未必为我所有,让研究人员以科研成果形式入股,为设立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的科研院所提供资金支持等。  

2016年的“天姥英才”计划加大了引进创新人才的力度。2020年新昌县出台《关于深化“天姥英才”计划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县的若干意见》和与之配套的操作细则,用人政策更加开放、优惠幅度更大、整体效应更强,共涉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服务保障等6大块政策93项兑现事项。高层次人才政策中关于国家和省引进人才项目中有各类优惠政策,比如,国家级人才:自主申请入选,项目或薪酬资助500万元,国家及省奖励200万元,县配套奖励100万元,生活补助100万元;市外直接引进,薪酬补助300万元,生活补助35万元;引进创业项目,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省级人才:自主申请入选,项目或薪酬资助300万元,省奖励100万元,县配套奖励100万元,生活补助60万元;市外直接引进,薪酬补助200万元,生活补助35万元;招揽创业项目,项目奖励最高300万元。关于国际顶级团队和高级人才主持的重要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新昌县还设立了“天姥精英”人才项目,有各种优惠政策,比如:创业人才——A.奖励个人30万元,项目资助200万元;B.奖励个人20万元,项目资助150万元;C.奖励个人10万元,项目资助100万元。创业长期人才——A.奖励个人30万元,项目资助200万元;B.奖励个人20万元,项目资助150万元;C.奖励个人10万元,项目资助100万元。创新短期人才——A.最高薪酬补助75万元;B.最高薪酬补助60万元;C.最高薪酬补助45万元。新昌县不断优化引才计划,目前,已引进集聚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3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省引才计划18人、省万人计划4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入选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创新创业人才110人。同时,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模式,政府主导在杭州市西湖区、滨江区设立了科创飞地,通过“飞地”模式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目前,全县万人拥有人才量达2586人,企业R&D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13.63%,居全省第二位。

为了进一步“做大蛋糕”,新昌将持续迭代科技创新“新昌经验”,推动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企业稳步走上专精特新之路,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再造一个新昌工业经济”目标,到2025年,规上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和产值超10亿元企业“三个翻番”。

编辑:郑良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