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昌 探路共富(乡村振兴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19 17:45:05

中国小康网 记者 周宇 作为山区县的新昌,无论是区域面积还是人口占比,农村都占了大头,曾经面临较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村能否振兴,决定了新昌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在新昌看来,要补齐农村发展这一短板,不能只盯着农村这一环,而要瞄准城乡融合这一主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人口向县城、集镇集聚,拓宽增收机会,新昌的方法论是“小县大城镇”,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拓宽致富空间。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的“三百工程”

作为浙江省传统的旅游强县,新昌县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佛寺、十九峰、达利丝绸世界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同时,佛教文化、茶道文化、道教文化、名士文化、诗路文化等赋予了新昌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652953063222614.png

图:旅游搭台,文化唱戏

2007年,新昌实施“旅游经济强县”战略,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到旅游经济的蝶变。2013年起,新昌启动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原理一致,这是一次旅游业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全域旅游”的理念由此开始确立,旅游景区的边界在逐渐扩大,旅游业态也从单纯观光的“单打独斗”,开始向度假休闲的“串联融合”转变,旅游产业的空间范围在日益扩展、时间跨度在慢慢延长,形成了极具新昌特色的以“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为核心的旅游文化。2016年,新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新昌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先进产业引领区、全域旅游体验区、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在新昌县“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益全民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2016年,《新昌县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计划(2016-2018年)》(下称《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计划》)启动,补上了全域旅游最后一块乡村“短板”。2017年5月,新昌发出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动员令,推进“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真正实现“生态兴县、旅游富民”的终极目标。2020年,新昌成功创建绍兴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昌5A级景区城入选浙江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近三年,新昌实现旅游总收入420.2亿元,年均增长16.1%。在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促进城乡要素流通的过程中,新昌很好地处理了两组关系,一个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个是乡村农业主业与旅游多业态融合的关系。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计划》打造特色旅游乡镇、村庄,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就业创业致富和农村生活品质提升的产业。2019年,新昌又高起点谋划布局,编制《新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以及天姥山、十九峰等多个专项规划,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多规融合,统筹盘活资源,通过东、中、西联动,打造全景新昌。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是新昌的良性发展模式。从政府端来看,为了推动百村成景,农业农村局有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创建、农家乐、美丽乡村景观带、奔小康工程、美丽果园、美丽田园等政策和资金支持;自然资源局有珍贵彩色森林村庄、游步道、农田复垦和土地开发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设局有宜居村,财政局有一事一议试点,水利局有山塘水库与河道治理等等政策和资金支持。

1652953093957421.png

图:精品民宿

通过闲置农房激活,新昌引导有条件的景区村进行农房收储,开展闲置农房整村激活,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养生养老、运动健身、艺术创作、来料加工等,带动村内土地和山林资源全面盘活。2019-2021年,激活闲置农房28.9万多平方米,激活项目500多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800多万元。 

乡村振兴工作上,新昌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资源和优势,来充盈景区村庄的活力,激活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途径。包括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做深产业融合,点亮乡村发展。如新和成企业投资25亿元,在大坪头村建设梅溪湖民俗文化养生园;丰岛集团发挥企业农业产业优势,将景区村庄的荒山打造成为“百果园”;万丰航空小镇、智能装备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了驻地及周边村庄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

自全面打造乡村旅游以来,新昌成功创建了165个省A级景区村庄。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新昌各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形成“一村一品”。如梅渚村主打千年古村,雅庄村为民宿集聚村落,外婆坑村以少数民族风情闻名,在下岩贝村一览十九峰奇观,在班竹村领略唐诗意境,在东郑村可以尽收钦寸水库美景,在元岙村可以深入研学旅游,在棠村村体验农耕乐趣,在后岱山村欣赏布袋木偶戏,在安山村可以感触乡村晒秋文化……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从乡村旅游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度假,乃至乡村旅居,新昌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4%。

图片20.png

图:新昌安岚酒店

2.处理好主业和多业的关系。没有产业的注入,乡村发展如无源之水。在实施“三百”工程中,新昌很好地平衡了农业主业和旅游多业融合之间的关系,茶产业就是典型案例。

茶叶产业一枝独秀。新昌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全县茶园总面积16.8万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茶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茶业收入占农民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茶产业已成为新昌农业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新昌“大佛龙井”品牌价值达50.04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七位)。

图片21.png

图:中国茶市

多年来,新昌县先后出台九轮茶产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从最初的每年100万元增加到从2022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着力推进茶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推动茶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发展之路,被业界誉为茶叶产业发展的“新昌模式”。

茶叶和旅游的融合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中国茶市、下岩贝村、外婆坑村、安山村等一批茶旅结合示范点。连续举办十六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大佛龙井茶王赛”“礼佛仪式”“茶祭大典”等一批传统活动得以继承与发扬。作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新昌已形成了集茶苗繁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交易、茶机制造、包装印刷及茶保鲜、茶文化、茶旅游为一体的完整的茶产业链,2021年茶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92亿元。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完整的市场运营体系,新昌真正走出了一条“品牌撬动产业、产业振兴乡村”的特色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新昌县重点打造“新昌优选”区域公用品牌,旨在通过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归集了小京生、玉米饼、果子烧、特色年糕、大佛龙井等30余种本地名优特产,已开设线下实体店5家,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通过品牌效应创造产业价值超过2亿元,成为拉动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除了农业,工业、林业、医药、体育、教育……一个个传统业态乘上“旅游+”快车,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模式:“文旅+体育”,巧英马拉松比赛、天姥山唐诗之路越野挑战赛、自行车休闲游活动纷纷举办;“文旅+教育”,农事体验教学、写生创作、红色旅游等研学旅游产品纷纷亮相;“文旅+健康”,世豪中医药基地、馨馨养老家园等开发了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养生养老等产品。

小吃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新昌县以“新昌炒年糕”为突破口,深入挖掘特色小吃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实现了“小吃大产业,富民金饭碗”。五年来,新昌县先后出台了五轮相关政策扶持炒年糕产业发展,培训了2050名炒年糕师傅,按照“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统一经营标准、统一门店标准、统一原料标准”等“六统一”标准发展“新昌炒年糕”示范店。目前,县内外累计开设新昌炒年糕门店507家、建设标准化年糕企业2家、年糕粳米基地1个,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小吃一条街3条、特色小吃馆 2个,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包装、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1.6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新昌炒年糕”为主的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达11亿元,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

1652953186110110.png

图:新昌炒年糕店

以低效生态资源改造为抓手变革山区农业生产方式促强村富民

山区农业有没有可能打破“低小散”的先天劣势,改造成为可以规模生产、资本运营、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在强村富民的需求导向下,新昌县基于山区县实际,以“低效生态资源改造”为突破性抓手,以香榧种植为载体,探索“土地流转、资源入股、平台运作、规模经营、金融扶持、期权兑现、强村富民”的闭环运行机制,倒逼山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动共同富裕。

土地流转:流转毛竹林、荒芜的果园茶园、宜林荒山荒地、效益低下的板栗林,计划2022年完成4.5万亩山林土地流转,到2024年完成10万亩。根据新昌自然条件选择种植以香榧为代表的生态经济树种,让低效林转变为名贵林,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

资源入股:村集体和农户把山、林、地等资源折算成股份流转给强村公司。

平台运作:成立共富公司、共创公司、强村公司等国有公司对流转资源统筹整合、长远规划、科学利用,构建“收储-处置-反哺”利益闭环机制,导入国资平台,实现国有资产增值。

规模经营:打破山区普遍的小农、小贩种植、经营模式,由国有公司统一经营,实施统一品种、统一种植,通过统一招商,导入市场龙头企业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力争在新昌建成产业规模大、加工配套齐的香榧产业。

金融扶持:通过向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申请林权抵押贷款、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贷款方式筹措资金,拓展山林权融资功能和规模,目前国开行已授信中长期贷款30亿元。为未来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碳汇交易打下基础。

期权兑现:随着香榧树的生长、香榧果的产出,香榧林的价值逐年增值,共创公司分别向县、乡级强村公司支付流转费用及分红,提前让村集体和农户享受红利,同时降低他们的股权。待条件成熟时由共富公司分批收购共创公司香榧林等资产,实现壮大国有资产和强村富民的双重目的。

1652953218726274.png

图:香榧林

强村富民:从GEP核算来看,10万亩香榧林年均固碳释氧价值为3678.75万元,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年均为3333.33万元。从增加村集体收入来看,按照目前价格评估,10年后10万亩香榧林光林业经济价值就达150亿元,每年香榧果收入10亿元,带动经济薄弱村每村增收10万元。从实现百姓增收来看,可带动入股农户每户增收1万元。按10万亩香榧种植面积测算,预计第一年可带动5000人就业,第二年起就可带动10000人就业。后期的香榧深加工、乡村旅游等延伸产业链也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致富机会。

作为缩小收入差距领域的试点县,新昌需要在体制机制层面改革创新。缩小收入差距,新昌的改革重点在乡村,突破性抓手是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低效的山林进行改造,香榧只是低效转高效的具体载体。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这一做法的核心意义。“一”是坚持强村富民的需求导向,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围绕推动共同富裕这个原则来进行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二”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结合。低效林改造背后的底层逻辑是要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破解山区原有小农小户经营难增收的制约。“土地流转、资源入股、平台开发、规模经营、金融扶持、期权兑现、强村富民”的闭环运行机制中,新昌在不同环节巧妙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释放改革张力。如土地流转、资源入股等环节充分发挥政府的有为作用,为引入更多市场主体、资本进入乡村,进行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搭建平台,为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扫清障碍。“三”是通过这样的集成改革,实现百姓增收、村集体消薄、国有资产增值三赢格局,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趟出了新路子。

编辑:郑良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