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促振兴 百年村落焕新景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15 09:13:00

  新华社成都2月14日电(记者胥冰洁、胡旭)伴随着清脆的羊皮鼓声,彝族打跳跳起来,民歌小调从小院飘向街巷。春节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非遗小院内每天都会上演四场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

  在彝语里,“迤沙拉”意为“水漏下去的地方”,金沙江在不远处的攀西大裂谷间静静流淌千年。长期多民族交往和融合,让这个山坳里的村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俚颇彝族民俗文化。

阳光下的迤沙拉村。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95后小伙梁家诚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毕业后,进入仁和区文化馆工作。2023年3月,他成为迤沙拉村驻村第一书记。

  一排排民居呈阶梯状分布,红墙灰瓦下巷道纵横交错,“就像钻进了迷宫,每个路口走下去都会有不同的景象。”梁家诚说,这个古老的村落在阳光下美丽又静谧。

  通过查阅资料、走家串户,梁家诚了解到村里四大家族的故事,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起家车轮子,于是就想着把这些藏在深山中的故事呈现在游客面前。

迤沙拉村一角,房屋错落有致,墙面多为土红色。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梁家诚想到可以将本土文化和歌舞表演融合起来,编排具有迤沙拉特色的情景演出。他找到村里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自己先拜师学艺,了解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的精髓,又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加入。

  村里的农妇与长者、放假回村的大学生……新颖的演出形式得到了不少村民的支持,一支民族歌舞队就这样组建起来。演出编排期间,村民们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下地干活,回家吃过早饭,8点半准时开始排练,每天排练至少6小时。

  55岁的起朝刚是村里谈经古乐队的一员,他年轻时便有一颗热爱文艺的心。“都是演出,不如试试新形式,结果竟是个挑战。”质朴的老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起朝刚在《迤啊·迤沙拉》中表演羊皮鼓舞。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村民即使有打跳基础,演出中要踩准音乐节奏并且表现出美感,还是需要反复练习,有时一个动作就要练习一个星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场约40分钟的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最终完成。热情的羊皮鼓舞和悠扬的谈经古乐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接风洗尘,耕作、售卖、读书等生活场景则再现了迤沙拉村四大家族的故事。

  除了情景演出,春节期间,迤沙拉村每天还举办迎宾酒、迤秀(盛装巡游)、音乐会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演员们的歌声与舞步中感受俚颇文化。从2月10日至今,已接待游客近8万人。

演员们在《迤啊·迤沙拉》中展示彝族服饰。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8岁便离开攀枝花的陈女士今年春节陪母亲回来走走,这也是她们第一次来到迤沙拉村。“攀枝花的阳光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热烈,文旅融合发展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攀枝花。”陈女士说,迤沙拉村的情景演出令她印象最深的便是尾声的彝族服饰展示,“演员们就像在走T台,太酷了!”

作者:胥冰洁 胡旭
责任编辑:明晓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