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保障人民健康 让群众更有“医靠”
曾经,泗县患者前往外地求医是常事。加之来回舟车劳顿之苦不便因素等,无形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如何让群众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把“暖民心、办实事”作为泗县卫健工作主要目标和方向,让群众健康生活更有“医靠”,群众看病就医加速从“有”向“优”破题。
置顶党建引领创新发展
——吹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谋变集结号
三月的泗县,春意盎然,桃红柳绿。走进偌大泗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患者及家属正在自助机或导医服务台前排队、挂号、看病、取药……一切秩序井然。门诊楼和病房楼里的就诊患者进进出出,训练有素的导诊正微笑地为就诊者引路,彬彬有礼的门卫随时为就诊者服务。整洁优美的环境,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切让来院看病的群众倍感温馨。可以说,泗县人民医院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泗县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撑起了一片绿荫,使其深切地感受到“百姓放心医院”的巨大能量,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这一切,源于医院在党建引领下,向着高质量发展吹响集结号的结果。
如何让群众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不仅要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得让其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这是泗县县委、县政府医改持之以恒的方向。
党建工作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出实招、见真功,使党建工作在卫健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为百姓健康服好务。泗县卫健委党组从框架设计入手,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乡镇卫生院、174个村级卫生室为“前哨”,在架构上打通为群众“党建+幸福清单”融合的“梗阻”,将党支部建立在全县诊疗系统,实现为民“微服务全覆盖”。推行“堡长”责任制,由党员身份的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结合当前实际制订为群众办实事“支部工作法”融入日常工作。乡镇医院推行“有事找院长”、城区医院推行“有事找主任”制度,并在所属诊疗区醒目位置张贴电话号码,全天候接听群众诉求。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及个人,严肃追责,对躺平、侧卧式、不作为、乱作为、贻误工作的严肃问责。持续构建贯通“党委—党支部—党员”的内生动力机制,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党建工作的创新,本质在“新”,核心在“创”,需要勇气,需要激情,需要智慧。“只有创新,才能在实干中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也唯有创新,才能推动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为群众服好务,才能和群众‘心相印’,贵在把事情办在急需处、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谈到卫健系统当前工作,泗县卫健委党组书记李宝军话语坚定而坦诚。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建引领大大激发了“将勇兵强”的“战斗力”,让泗县卫健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下联动优势互补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破局诊疗模式
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卫生健康需求,是摆在泗县卫健委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立足民之所盼,倾听民之所呼。泗县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问题为出发点,把病人需要当成“指挥棒”,不断聚焦民生关切,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泗县卫健委抢抓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强化与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地大医院深度合作,上接大城市医疗资源“天线”,下延县域内“触角”。
泗县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国内三甲医院开展托管式合作,医院运营管理能力和临床医疗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提升。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建立“月考核、月调度、月奖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内生发展动力得到激活。县级医院根据县域医共体内成员单位薄弱科室情况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帮扶计划,通过专家下沉、科室共建、业务培训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内建立的卫生院以院建、院管为主,完善乡村医生管理体系,筑牢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通过乡村医生宣传医疗、医保相关政策和医讯信息,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就医。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85.67%,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随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专科越分越细,救治多基础病、复杂患者,仅仅依靠一个学科、一位专家“单兵作战”,有时候很难精准为疑难疾病患者提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多学科诊疗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泗县人民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在京沪浙苏等地三甲医院的强大技术支撑下,从“单兵作战”走向多学科联合、多位专家“团体作战”,治疗模式也从最开始的多学科会诊到多学科诊疗,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
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据泗县卫健委主任覃兰芳介绍,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中,泗县统筹各方、攥指成拳,直面问题导向,进行统筹协调、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找准问题,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不断探索完善,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破解医疗资源问题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顶层设计机制引领医改这条“路”越走越宽广,数据的比较,彰显实力的跃升。
实施“人才强卫、强医”战略
——舞活“龙头”带动“龙身”摆起“龙尾”组合拳
“泗县人民医院太给力了,咱们老百姓的健康更有保障了。”经历了一次与“死神”的搏斗后,家住丁湖镇大万村的60岁患者老丁立马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好。
近日,由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建立的“泗县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微信群”中,丁湖镇卫生院医生发来一份心电图,心内科季德主任第一时间读图并在群中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后,考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建议第一时间联系救护车转往泗县人民医院,并指导转运途中相关救治事宜。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和导管室也同时启动,患者一到就立即开展救治工作,顺利完成急诊冠脉造影,并植入冠脉支架,开通闭塞的心脏血管,将患者从死亡线拉回。
以往面对这类危急重症患者,当地医生往往是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老丁的儿子表示,他们从最开始的“不放心”到后面选择做手术,除了对医者的信任,也是看到医院多学科团队对患者病情的重视,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
求木之长在根,求水之长在源。像老丁这样,因技术创新获益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的康复得益于医院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背后是泗县卫健委对“持续技术创新”的坚持。
病有良医,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让生命得以健康发展,是一种幸福。
“服务好,态度好,疗效好,这些年泗县人民医院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前来就诊的患者纷纷点赞。
“基层医疗痛点在人才。人才强医,既是顺势而为,更是应势必为;既是‘必扛之责’,也是‘必由之路’。既要筑好温暖的巢穴,更要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大显身手、人尽其才,才能真正把人才留住,有了硬件和人才,还得有特色。”谈及卫健人才培养和建设,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宝东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泗县以公立医院为“龙头”,依托京、沪、浙、苏等地医院积极开展“医联体”建设,坚持“引进来”,舞活“龙头”,利用上级医院的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人员下沉等便利,全方位助力高质量发展。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县人民医院与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教学医院,在临床教学、见习实习、专业建设、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坚持“走出去”,带动“龙身”,提升本地医院专业水平。该县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引进、培养更多的医疗优秀人才,不断充实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7人,柔性引进35人,泗县人民医院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依托乡镇、村基层医疗机构摆起“龙尾”,通过建立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采用对口支援、驻点帮扶、远程诊疗等方式,推进乡镇、村两级医卫机构标准化建设,突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标准打造县域医疗卫生副中心。同时,为了让镇、村的医疗人才“留下来”,该县认真落实村医生社会保障待遇,使镇、村医疗队伍更稳定,扎根基层更安心,进一步筑牢了全县村级医疗网底,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缓解群众就近求医的需求。
心里装着群众,办事为了群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放眼泗县卫健工作,各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新变化新气象次第铺开。
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安徽省健康脱贫示范县,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泗县分别获得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医共体医防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高水平医院补助资金等4个中央补助激励资金支持……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实干作为,更是泗县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泗县,一项项医改惠民举措犹如一股股热流,让群众就医更方便、更温暖、更舒心……(刘海峰)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