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科技助力春耕跑出“智慧加速度”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27 19:42:13

春和景明,4月的湟水谷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满载种薯的农机隆隆作响却不见人驾驶,农机驶过的地方,是垄好地、播好种、覆好膜的马铃薯地,规整有序。杨生盛和几个同伴紧跟着农机埋土……

今年杨生盛的马铃薯地里,这台叫作“马铃薯播种机”的机器格外亮眼,它能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和信号基站定位,能够按照设定的参数自动作业、驾驶。

杨生盛是西宁市湟中区合尔营村人,是名副其实的土豆大户。种得多、增收好,但播种时期人工成本太高,烦恼也不少。“以前每年这时候最犯难,这么点儿地全靠人工点播,一天的人工成本就得差不多9000元,真不是笔小数目!”想起以前的“播种难”,杨生盛不禁叹气!“今年农机站补贴了一部分,自己加了钱买了播种机,没想到人工智能还能用到我们田间地头,别提多省心了!”

将北斗无人导航系统应用在马铃薯机械播种中,是湟中区为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新尝试。“北斗无人导航系统就像一个不同于传统人工种植的‘智慧大脑’在全程操控,这让种植工作精准、高效不少,还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祁玉梅介绍,“马铃薯是我们湟中区的优势特色粮食作物之一,我们一直在探索高产高效的新路径。”

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西宁市湟中区土壤肥沃,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是青海省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区种植马铃薯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规模化种植面积达6万亩左右,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向阳产业。

为延续农民增收致富的向阳产业、保障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近年来,湟中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为从源头提高马铃薯品质,避免马铃薯品种多、乱、杂,品种退化、病害加重等现象发生,湟中区早于2006年就已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

在湟中区鲁沙尔镇地窑村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一层层台架排列有序,玻璃瓶内的马铃薯脱毒苗绿芽娇嫩。

组培室里,工作人员身着白大褂、戴着帽子和口罩,手持镊子将瓶苗进行脱毒苗扩繁切断操作。

脱毒种苗移栽到连栋温室无土栽培炼苗后,经过80天至120天生育期,结出的原原种(微型薯),再进行原种、一级种薯等繁育后,种入大田生产商品薯进入市场。

目前,湟中区已具备扩繁试管苗50万株,全区马铃薯生产区已实现脱毒化。从以前退化严重、病害重、品质差、产量低到现在全区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已经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农为邦本,食为政首。今年,湟中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为主要抓手,聚力单产提升,通过项目整合、资源集聚,“四聚焦”扎实推进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促进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保驾护航”。

眼下,“水肥一体”“智能播种”“多膜覆盖”“规模化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数据监测”等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湟中区的马铃薯产业中,科技与农业的“双向奔赴”助力湟中区马铃薯的种植跑出“智慧加速度”。


作者:顾斐菲
责任编辑:刘淞菱
来源:人民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