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追风》:逐风踏浪 凡人微光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通讯员 储信艳
几十年来,中国新能源事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发展历程波澜壮阔,犹如纵横的歌赋拨动亿万心弦。大风起兮绿电来,从跟跑到领跑到世界第一,中国海上风电的传奇缓缓开启。国资小新与中国能建联合推出微电影《追风》,讲述传奇背后的“捕风人”故事共鸣能源强国的风电之声、重器之韵。
《追风》以我国风电发展为背景,选取中国能建广东院两代能源建设者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们因传承与发扬、坚守与创新而产生的矛盾、温情和担当。这是两代电力建设者的故事:主人公的父亲魏成(老魏)是一位退休的老电力建设者,年轻时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座陆上风电场——马兰风电场的建设。
马兰风电场,既是中国风电能源的起点,也是中国在清洁能源探索上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彼时彼刻的中国,因为技术落后、工业底子薄,像风机这样的关键设备只能依赖从丹麦进口,设计标准和施工建设也要依靠外国专家指导。如今,时过境迁沧海巨变,中国早已实现风机国产化,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风电装机第一。
主人公魏海风(小魏)子承父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了新一代的中国电力建设者——一名海上风电总工程师。
但是,在孩子的择业与工作问题上,父亲魏成却表现出明显的“双标”态度。年轻时的魏成敢拼敢干、四处奔波,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大海、高原和沙漠,为点亮万家灯火奋斗大半生。一对儿女,一年365天有300天看不见他。这,恰恰是魏成最反对儿子投身这个行业的原因。
因为蕴藏能源的地方,往往都是最艰苦的地方。儿子喜欢的新技术,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就在最近几天,强对流即将登陆的前夕,魏海风所参与的海上风电项目,遇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能否在此之前完成当时单体容量最大风力发电机的打桩工作。魏成因为儿子身体的原因,不希望他参与。
父子俩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后不欢而散。但嘴上生气,心中对儿子更多是牵挂。因为种种意外,魏海风在风雨之夜失联了。姐姐魏海清心急如焚,但此时,魏成却展现出一名老电力建设者沉着冷静的素质。最终,成功完成打桩工作的魏海风顶着风雨回到家中,父子二人冰释前嫌,终于一起吃上了一顿久违却温暖的团圆饭。
片尾,曾经在马兰风电场与魏成相识并喜结连理、同为电力建设工作者的妻子给两个孩子取下魏海清和魏海风名字的场景,既是本片的情感回溯,也展现了勤劳淳朴的中国电力建设者,对于祖国未来清洁能源事业的寄思:希望未来所到之处,皆是蓝天白云,清风拂面!
在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无数这样的基层工作者用奉献书写青春,用平凡镌刻伟大,绘就能源强国的壮美画卷。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