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好物》:为“广西三月三”预热 这场高赞直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12 08:30:30

  好日子放在歌里过,又是一年“三月三”,在广西各地,身着盛装的各族人群汇聚一起,唱歌、赶圩、品美食、看民俗,在载歌载舞中共贺佳节,共赴一场春天里的盛宴。

  在“广西三月三”来临之际,4月10日15:30-17: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非遗里的中国》融媒体直播节目《非遗好物》之广西篇,总台主持人张舒越与好物推荐官沈鹏鸣一起,通过一场漫游式“赶圩”直播,带领观众体验“广西三月三”多项非遗项目,为盛大节日提前预热、强势种草,获得流量与口碑双丰收的传播效果。

  本场直播在@央视一套、央视频、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平台官方账户上同步播出,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截至当晚23点,观看量超326万次;微博话题#来广西吃米粉一个月不重样#登上微博热搜主榜45位,#广西非遗好物# 阅读量超1757.2万次,登上广西全省14个地级市同城榜单。

  高水准的融媒直播与高热度的社会话题结合,多重叠加实现优质内容的破圈传播,引发“线上+线下”双向奔赴的文旅热。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不仅是各族群众热闹非凡的法定节假日,也是一张对外展现广西特色、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名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节日将近,“广西三月三”也获得大量网友的关注——据百度指数(截至4月10日),近三十天来“三月三”相关搜索的日均值达5536,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68%;抖音上,#谁懂广西三月三的含金量#等话题冲上热榜。

  结合社会热点、以高水平入局、科普硬核好物,总台融媒体直播节目《非遗好物》深度挖掘“广西三月三”非遗特色,向观众多角度展现了壮族打榔舞、京族独弦琴、壮语歌曲《呗侬情深》等非遗文化,品尝了以“红、浓、陈、醇”闻名的六堡茶、壮族五色糯米饭、瑶族恭城打油茶、南宁老友粉等非遗美食,以及推介了德保矮马、灵山竹编、壮族绣球等特色非遗好物,深入浅出的科普与嘉宾们的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将好物的特色、亮点提炼出来,留下具有故事性的记忆点,实现深度种草。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矩阵,打出高质量的融媒组合拳,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广西旅游的形象与魅力,为想要参与“广西三月三”的网友们提供线上“种草”+线下“打卡”的文旅新玩法,也为“广西三月三”提前营造了浓烈的节日氛围。

  形式新、特色浓、有意思,在主持人与嘉宾精彩讲述中,让受众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和非遗故事,助力地方政府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主持人以第一视角走入独具“广西三月三”民俗风情的直播场地——广西民族村,沉浸式“赶圩”、沉浸式将非遗好物装进“背篓”、深度体验非遗技艺与非遗美食、听一听“非遗好物代言人”讲故事。通过温暖的传承人故事,让观众们看到新时代下的非遗发展与创新。

  “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 当《打榔舞》音乐声响起,热闹的打榔舞队挥起木杵敲击木榔,欢歌载舞迎接着八方宾客,表达了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祈愿。

  “这可不是普通的猫窝,这是由灵山竹编技艺编织而成的”,一边撸猫一边聆听竹编传承人讲述竹编带动乡村振兴的故事,如今走红网络的灵山竹编猫窝等产品,带动了当地 2000 多人上岗增收,古老非遗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寓意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五色糯米饭,是“广西三月三”时令美食,嘉宾手搓出形态各异的糯米饭造型进行pk。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一场特别的调酸比赛,也让主持人嘉宾了解到当地吃酸的传统由来。

  一声“呗侬哎”,是壮乡儿女呼朋唤友的欢乐歌声,展现广西热情好客、包容团结的地方民族风情……

  可以说,从吃地道美食到PK特色玩法,主持人嘉宾独特的“广西三月三”体验,也让好物有了浓重的文化印记。这场直播也展示了广西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风貌,彰显了锦绣多彩的中华文明,在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分享好物里的烟火人间。

  有硬核的知识科普,有沉浸式的特色体验,有多角度的非遗展现,也有温暖的传承故事,《非遗好物》以非遗好物连接美好生活,提升“广西三月三”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了“传统味”更浓、“时代感”更强、“互动性”更高、“烟火气”更足的“广西三月三”,激发更多文旅消费新活力。

  从进博会首秀到“中国年味”系列,再到与《非遗里的中国》联动的“广西三月三”专场,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系列融媒节目深耕精品文化节目IP,以好口碑释放更多长尾效应,逐渐打造出具有“艺术+技术+思想”特色的IP,助力地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刘淞菱
来源:北青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