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中感受国粹之美——十八部京剧电影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23 10:29:52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李笑萌

  近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京剧电影工程经典影片展映活动暨京剧电影《九江口》首映礼在京举办。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包含《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大闹天宫》《九江口》在内的18部京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与观众见面。除了电影展映,活动还以电影海报、剧照、幕后照片和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京剧电影工程”过去十余年的成果,吸引更多观众通过电影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为京剧传播提供更多平台

  早在1905年,电影就与戏曲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由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拍摄了他表演的部分片段。而今,“京剧电影工程”正致力于用电影这一现代媒介呈现京剧经典,通过影像留存传播当代优秀京剧艺术家的表演。从2011年至今,拍摄京剧电影21部。通过京剧电影,京剧的经典剧目和表演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人们以更多方式领略到京剧的魅力。

  作为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的传人,大连京剧院院长、《九江口》领衔主演杨赤是当今全国京剧舞台上擎起“袁派”架子花脸艺术大旗的代表性人物。在京剧电影《九江口》首映礼上,他说:“今天带着《九江口》‘赶考’,心情非常紧张。我希望通过另一种艺术形式,把恩师袁世海先生教给我的几出戏演好。”

  现场观看《九江口》首映的年轻观众表示:“京剧电影让我见识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以后我会更加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京剧电影工程”经典影片,都取自京剧的经典剧目,展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涵盖了众多行当与流派,反映了京剧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从2013年开始,青年京剧名家金喜全就参与拍摄了《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勘玉钏》《谢瑶环》以及《九江口》共计五部京剧电影。他说:“希望‘京剧电影工程’能够让还不懂京剧的人通过电影喜欢上京剧。”

  见证戏曲艺术的时代新貌

  回顾“京剧电影工程”的发展历程,京剧电影既不是对京剧舞台表演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电影制作技术的直接套用。这种艺术形式的诞生,实际上是京剧人与电影人共同创新的成果,融合了京剧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电影的现代表现手法,最终通过大银幕将京剧的艺术精髓和情感深度传递给更广泛的观众。从梨园行的名角名家到电影界的资深骨干,多方通力合作,完成了一批极具艺术魅力和民族风骨的作品。

  谈及京剧电影拍摄中的创新挑战,导演刘学忠认为,需要将戏曲和电影进行有效的融合,京剧的程式表演是一种极具形式感的表演,电影又是营造气氛和形式非常好的载体,而且电影故事的讲述方式也可以拓宽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

  京剧电影的制作初衷是记录和传承京剧艺术,因此它必须扎根于京剧舞台,这意味着京剧电影的故事内容、人物角色、表演风格等都应源自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和表演。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任婷婷认为:“京剧有其独特的表演体系和审美标准,电影创作者应当深入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确保在电影中精准呈现出京剧的韵味和风采。此外,通过电影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和后期制作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升京剧电影的艺术层次和观赏性。”

  作为“京剧电影工程”艺术指导小组的专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在采访时表示:“通过大胆创新,我们组建了强有力的专家指导团队,在艺术方面实行强强联合,打破院团的壁垒。从剧本整理、舞台导演、舞美设计到电影导演、摄像、摄制组等各个环节优中选优,保证了每一部作品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她还希望京剧电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全国的影院进行公益展映,“这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能让京剧艺术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在文化交流中彰显中国精神

  京剧,以唱、念、做、打等综合性表演,讲述丰富多彩的历史、神话、传说等故事,角色塑造惟妙惟肖,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引发共鸣,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研究员王婧认为:“京剧蕴藏着世界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在历史发展脉络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逻辑。”以京剧版《霸王别姬》为代表的京剧电影成功走出国门,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便是京剧跨文化交流的典范。

  如今,京剧电影的国际传播,越来越得益于其在叙事方式、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的创新。通过结合最新电影技术,京剧电影提供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使全球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同时,京剧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以及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进一步拓宽了其国际影响力。

  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汪祥荣说:“今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京剧电影工程’经典影片展映活动第二次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我们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电影博物馆的专业特色和平台优势,让现代科技赋能文艺经典,为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作出新贡献。”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3日 09版)


作者:牛梦笛 李笑萌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