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邓小平小道》独辟蹊径 用生活细节塑造伟人高洁形象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4-28 08:24:29

  描写伟人形象的电影,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聚焦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展示他光芒万丈、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另一种则是从生活的小事、细节入手,探究他性格的多面性,从心灵层面折射他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正在公映的重大革命题材人物传记电影《邓小平小道》却独辟蹊径。

  该片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和妻子卓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这几年,也是邓小平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影片叙事非常简洁,第一个镜头就是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表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第二个镜头是一个交换文件的特写,交代了邓小平跟妻子卓琳将被下放到江西劳动。随后影片进入正式叙事,一下子将观众带入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氛围。

  该片没有把邓小平的政治韬略和深谋远虑作为重点刻画。影片中有几场戏触及当时的敏感话题,邓小平都是以沉默和不言来处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既反映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也符合他当时的真实处境。

影片设计了几组人物来展现邓小平一家的艰难处境和他的性格特点。比如修配厂厂长罗朋和监督邓小平一家生活的黄干事二人,前者对邓小平一家百般保护,热情照顾;而后者却是装腔作势,百般刁难。但在影片最后,当邓小平要调回到北京时,黄干事非常紧张惶恐,这时邓小平对两人说,“你们俩一个保护我,一个监管我,达到了共同目标,把我保护好了,谢谢你们!”伟人的豁达大度让人动容。

  邓小平跟儿子邓朴方之间的互动,是影片描写的重点,也最能体现邓小平的性格。邓朴方因为“文革”中不愿背叛父亲,遭受迫害,被迫从楼上跳下去,造成严重脊椎损伤,高位截瘫。影片中他来到江西后,一开始灰心绝望,更怕拖累家人,但作为父亲的邓小平,想尽一切办法让儿子振作起来,他晚上每隔两小时起来给儿子擦拭身体,甚至故意将收音机损坏,再让卓琳交给儿子修,以此来激发他的生活热情。最终,邓朴方在父亲的激励下重新振作了起来。这份舐犊之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展现了邓小平的责任感和坚韧乐观的品质。

《邓小平小道》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比如孩子们都来到江西后,邓小平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厕所,用来“积肥”。厕所建好后,自己第一个使用,还让边上的小伙子帮助把风,让人忍俊不禁。邓小平一家给孩子们“送粽子”这场戏,既反映了他们一家人的好客,也折射出当时普通百姓真实的生活处境。这些细节,成为了他日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精神种子。

该片摄影用光考究,演员表演一流。已经演过60多次邓小平的卢奇,全身上下都是戏,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人感受到邓小平的人格魅力。看这样一部电影,除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外,对于那些生活中遭受挫折的普通人来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振奋和激励。(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金跃)


作者:王金跃
责任编辑:李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