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元宇宙会使它成为梦中梦吗?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0-31 08:16:47

tou.jpeg

  元宇宙对影视创作意味着什么?会提供哪些机遇,在哪些方面率先得到应用,又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在日前举行的“元宇宙基建:科技影像跨媒介传播创新研究论坛圆桌会议”上,与会者对此展开交流,涉及了元宇宙市场基建、全息影像的影像质量与量产化的能力、科技影像跨媒介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等多个层面。其中“元宇宙的虚与实、未来影像创作思维趋向、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元宇宙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尤其引发热烈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嘉熠认为,当前很多元宇宙的尝试并未完全转变思维,还是一个线上与线下割裂的方式进行的,线上仍旧是互联网游戏思维,但真正的元宇宙恐怕不是仅限于此,它可能是世界的另一个纬度。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常务副院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曹颋教授最初认为元宇宙与“虚拟人生”这类游戏类似,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扮演一个角色并伴他成长。但元宇宙在虚拟对现实映射的同时,又真正能影响现实,这是个很大的区别。

  华师大沉浸式全息影像研究中心联合执行顾况珅认为,元宇宙的真伪虽然仍在讨论中,但现实中所有关于元宇宙的布局与积累并未停止过,因为这是未来不可回避的趋势。人们之所以对元宇宙有“虚”的感觉,是因为目前的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通成本过高,还缺乏多层面、综合性的交融。因此,更需建设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之间的通路,元宇宙虽是虚拟空间,但仍需基建,元宇宙基建可以从底层技术与底层设施投入的布局、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通路建设,虚拟世界内容生产与数字资产的累积等方面去实现和突破。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严慎予从行业的视角,对“元宇宙是否是伪命题”这个议题进行思考论证,从定量的角度展现出当前元宇宙的市场基建及用户基础已具规模,这些也将成为未来元宇宙发展的基础。同时回顾了元宇宙发展的三大阶段,他认为元宇宙是真实存在的、和未来相连接的实在资产,他相信未来元宇宙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2.jpeg

华师大全息影像研究中心摄影棚一角

  影像创作是元宇宙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况珅在会上展示了3D全息影像创新案例,展示出数字影像创作的新模式。专家学者从影像的创作思维、应用场景以及虚拟影像与传统影像的区别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著名导演滕俊杰和崔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滕俊杰认为,以元宇宙为核心,以数字孪生、虚实交互为半径的数字科技影像产业正在异军突起;国家科技战略日益凸显,商业价值不断释放,平台的布局日益在加码,元宇宙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崔轶认为,虚拟影像的出现会突破原有的视听语言、颠覆目前的影视工业流程,同时也将为未来的科技影像创新带来无限可能性。

  曹颋教授指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影像制作流程,因此亟需更新认知,要把传统影视、美术部门与数字工程师的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在元宇宙去中心化的概念下,强调作品创作与传播环节的社交属性。

  上海文广集团智慧媒体制播应用总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金慧非常关注全息影像的量产化水平,认为这将对未来虚拟影像在影视领域、文博文旅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亦中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开发虚拟影像的应用场景,与业内接轨;同时在创作中意识到真人表演与虚拟场景的融合的重要性,这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他还建议在积累数字资产,争取建立影像数据库,通过最新科技影像的开发应用,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开发、接轨与引领”的影像创作与教学科研路径。

  对于影像创作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几位嘉宾达成共识。李亦中教授认为,关键还是内容为王,要在作品中体现人文情怀,同时要注意边界。上海电影评论家学会会长、国家一级导演朱枫提出,电影本身就是造梦的艺术,在技术加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将来影像内容本身可能都是虚拟的,电影就成为虚拟中的虚拟,成为一个梦中之梦。但他认为即使将来电影是未来无限的虚拟空间,但是它的人文精神,它电影的本性和初心是不会改变的。

  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发展,行业人才迭代,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高校应该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元宇宙的发展需求?

  针对这一系列关于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问题,曹颋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在北京电影学院目前的虚拟影像拍摄实践中,会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创造,进行数字资产的沉淀,培养跨界人才等,建立了促进科研、支撑创作、再反哺科研的教学科研模式。

  沈嘉熠教授介绍了目前沉浸式全息影像创新研究中心在教学上的应用,在技术实现的基础上,把全息影像实验室发展成为第二教学空间,把科学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把新技术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比如让学生进入3D影棚进行二次元动漫、游戏角色cosplay等全息影像的拍摄,让学生可以更具象地了解数字科技的前沿发展现状。未来,还将把虚拟教学场景和全息影像人相结合,创新线上教育模式。

1.jpeg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吕新雨认为,产学研需要更紧密的结合,从机制上有更多推进,科学技术与应用场景应该进入到教学体系中,包括沉浸式教材的研发,以及与业界建立更加有机的联系,这样教学层面上的人才培养将会为产学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当下正在做的科技影像实验及理论探讨的意义何在?与会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信也科技集团UX设计总监包庆提出集团目前在做的一些大数据与虚拟的结合成本很高,但沉浸式创新影像研究中心的影棚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较低企业成本,拍摄出的3D人在真实性上也有极大的优势。朱枫导演认为技术的发展并非线性,充满了突变甚至爆炸的这种可能性,因此目前的影像实验、理论研究,包括本次论坛既有必要性、前瞻性还有及时性。

作者:温凯
责任编辑:白静
来源:文汇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