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的环保投入将超过“十二五”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6-01-26 16:02:04

  在经济新常态下,环保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向好,未来在环保的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领域可能都会形成实力越来越强的大企业,相对较弱的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很快就会被淘汰。最近两三年内,我们就会看到,大的环保公司越来越大,小型环保公司会倒闭一大批,如果没有技术和资本,小企业今后会很难立足,拿项目会越来越难。

  NBD:大企业的并购扩展,以及一些大型国企的进入,会给环保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张友谊:大型国企进入环保领域,对现有环保企业而言肯定有冲击,但具体的效果还有待观察。现在还没有真正做出来,去年新环保法实施以后,新的产业的革命才真正开始,但是,项目实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效果如何,现在下结论还有点早。同时,尽量避免个别国企在环保领域出现效率不高、治理效果不明显的状况。

  针对小型环保企业的未来生存问题,可以举一个例子,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但是,有2300个世界级的品牌,在很多行业都有做得很极致的公司,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一定是需要走极致化的技术路线,需要做有科技含量的服务。比如一个大的环保企业做工业水处理,需要很多的环节和技术,如果有一些小的环保企业在某个环节做得特别好,肯定会有市场需求,如果是同质化,没技术含量的小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谈未来预期

  循环经济有较大发展空间

  NBD:您对环保市场并购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预期呢?并购潮是否还将延续,哪些领域将成并购的焦点?

  张友谊:并购还将持续,2015年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势头比较猛,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和阶段。从领域来说,中国现在固废和水处理市场业务量比较大,所以目前并购都专注在这两个领域,这两块的问题解决之后,可能会转移到其他领域。比如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再利用将来是大趋势,垃圾、污泥等处理正从无害化、减量化,走向资源化,这些领域都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低碳、新能源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国内的环保并购外,2016年,环保公司的海外并购趋势会更加明显。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收购海外的技术型环保公司,可以解决技术短板问题;其次,能够拓展海外业务,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巨大的收益;还有就是海外的公司在管理上比国内的一些环保企业要好,从中学习管理理念和经验。技术、市场、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回报,海外并购也是大势所趋。目前的海外并购还是以获取技术为主,占领市场为辅。

  可以说,“十三五”是环保并购真正推进、落实和快速调整的时期,接下来的五年是环保市场真正“洗牌”的时期,也许不用五年,各个企业布局的结果就会显现出来,整合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空间,并购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中字头企业进军环保转型“押宝”跨界并购

  环保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大量外来企业的进入,加速环保市场格局调整。

  日前,ST宜纸发布公告,拟以16.27元/股非公开发行5531.65万股,作价9亿元收购寰慧科100%股权。通过此次交易,初步形成大环保产业布局,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环保领域的跨界并购火爆,其中,表现最能引起关注的当属“国家队”。记者粗略统计,包括: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信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已纷纷布局环保市场。

  在一些环保领域的专家看来,这些资本雄厚的大型国企的进入,可以给环保市场注入大批资金,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同时,也会加快环保市场的整合速度,一些小型环保企业将受冲击。

  实际上,从国有企业自身而言,扩张并购同样存在着一定风险。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从跨界并购的价格飙升来看,应该说在目前股市和财会系统模式决定下,3~5年之内不会出问题。”

  国企转型紧盯环保业

  2015年1月,葛洲坝集团率先吹响了当年国企进军环保市场的“号角”,投资约4.73亿元,收购凯丹水务75%的股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凯丹水务的资产卖了好多年都没有卖出去,有其他企业与其谈判多年都没有谈拢,葛洲坝集团能实现收购肯定是它出的价格高,能满足凯丹水务的要求,类似的案例在环保领域并不少,国企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

作者:李彪
责任编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