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增长领跑全国的秘诀
而对于重庆来说,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但重庆总体平衡,年年上升。
更关键的是,与沿海地区只有20%的产值留在本地不同,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从零部件、原材料、总装到跨国销售结算,70%的产值都留在了重庆。
重庆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目前,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已占全球的1/3。
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重庆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集群,集聚了国内外10个品牌商,同时形成了10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
“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已经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陆开放的篇章中。据媒体报道,黄奇帆说:“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
这些年,重庆的增长速度的确令人侧目。
但黄奇帆认为,经济增长快只是一个次要目标,重庆经济最有价值的是四种结构状况趋势较好。他解析称:一是动力结构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二是效益结构较好,在全国工业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重庆工业利润仍有26.7%的增长,且连续数年增长为全国第一。三是产业结构好,重庆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中,电子和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四是投资结构较好,重庆每年一万多亿元的投资总额中,工商产业占50%,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各占25%,而且坚决不投向过剩产能,对传统工业只搞技术改造升级。
黄奇帆说,这些年,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
他举例, 8年前,全国每年煤炭产量20亿吨,重庆有4000万吨。8年间,重庆严格控制煤炭行业新增产能,在全国产量达到50亿吨时,重庆还是4000万吨;2000年,全国钢铁产量1亿吨,重庆是600万吨,现在全国10亿吨产能,重庆仍然是600万吨。
当然,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即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一哄而上,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例如光伏电池产业。“当年,长安集团也想在重庆搞这类项目,重庆化医集团也有投资冲动,但都被市政府压下了。回过头来看,这个决策是有先见之明的。”黄奇帆说,“不管区县长还是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赔本生意不做,过剩产能的事不做,要有基本的行业分析。”
“重庆原本就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我们早就吃过了产能过剩的苦,所以较早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下的重庆已经开始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做准备而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
2014年,重庆聚焦并且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页岩气、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MDI一体化、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中下游全面展开。
内陆开放的高地
作为中国西部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正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的高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渝新欧”铁路是重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突破口。这条从重庆出发,经过新疆,到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最终抵达德国的铁路,正成为中欧之间的铁路大动脉,且通过中央层面与多个国家达成协议,车过之处无需逐国清关。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基地的重庆,正是通过这条铁路将其生产的网络终端产品运至欧洲。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赴渝调研时,听取渝新欧国际铁路开行等情况介绍,听说渝新欧国际铁路沿线国家实现一次报关查验、全线放行,他赞赏“挺好”。
早在2014年,中央批准渝新欧火车站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园区,赋予渝新欧中欧邮政班列的功能,赋予渝新欧专门的欧洲食品、肉类进口的口岸功能,还使渝新欧成为中国内陆唯一可以把欧洲整车运到中国销售的口岸。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