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这个项目真的很重要!
文|周宇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培育约2万名“头雁”,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瞄准那些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将其纳入“头雁”范围并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育,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2所优质高校都积极参与到了“头雁”培育的承接工作中。其中,浙江大学是全国承担省(自治区、直辖市)“头雁”培育任务最多的高校之一。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刘继荣在1月19日举行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座谈会暨项目阶段性总结会上介绍说,这两年,浙江大学共承担了陕西、河北、湖南、贵州、辽宁、福建、青海、宁夏、上海、江西、天津共11个省3000多名“头雁”的培育任务。
“你校高度重视‘头雁’培育工作,目标定位明确,制度建设完备,积极开展系统培育,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在‘头雁’研讨交流、‘头雁’项目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导师’师资配备、线上学习平台等方面富有特色,并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对42个“头雁”培育机构开展了评价,浙江大学排名第二。
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这场阶段性总结会邀请了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研究专家,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总顾问顾益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原院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学院“头雁”项目总顾问黄祖辉;《小康》杂志副社长,《解码浙江》系列丛书主编赖惠能;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学院2022年贵州省“头雁”项目总导师王岳飞;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办原主任,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汪自强;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学院2022年湖南省、江西省“头雁”项目总导师宋文坚;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学院2023年贵州省“头雁”项目总导师娄火明;传化集团原党委常务副书记,传化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原总裁,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原副会长朱肖祥;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安吉县农办原副主任兼旅委副主任任强军;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电商部部长,浙江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研究员施昌彦;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等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头雁”培育项目的顾问、指导老师们,共商提升之策。
贵州大学茶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学院“头雁”项目指导教师吕立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原植物科技学院院长、休闲农业研究院院长,学院“头雁”项目指导教师邓建平;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谢仲桂通过视频,远程分享了他们的优化建议。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