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透过M社区看我国农村社区养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5-30 09:18:32

  当前,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养老发展态势十分严峻。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也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政府要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智慧养老和适老化改造,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文|王令霞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普遍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几乎没有先例可循。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五大特点,即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空巢化的问题尤为突出;养老负担持续加重;未富先老。本文以M农村社区的养老现状为例进行分析,丰富农村养老理论的现实基础,助力我国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问题与成因

  M农村社区位于鲁东地区,常住人口3246人,其中年龄60岁以上老人共812人,占比超过25%。从上述人口年龄数据可以看出本地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的整体水平。通过分析M社区的养老问题和对策研究,相信能为全国的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随机选取60周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对M农村社区养老现状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经济来源方面,高达98%的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老金,同时也较多依赖于子女提供;在收入方面,老年人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水平低下;在养老方式的选择方式上,居家养老是老年居民的首选,但是在进一步的询问下,选择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32%认为可以接受机构养老;在选择养老机构可能会受到的困扰方面,老年人基本上都会考虑到生活自由、经济负担、亲属探望、怕被议论这些问题,受现实生活和邻里观念的影响较大。

  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和细致访谈,笔者还发现,M农村社区存在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包括精神生活匮乏、家庭照顾缺失、适老化改造范围有限、老年居民医疗需求满足程度低等。

  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M农村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三。

  一是老年生活单一与家庭功能弱化。在步入老年生活后,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居民的活动能力逐渐减弱,在满足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很少见到老年人在空闲时间进行其他活动。传统的家庭模式能及时维护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为步入老年期的家庭成员提供较为完善的生活保障。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伴随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极大地弱化了传统的家庭功能。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自助养老”将会成为更加普遍的现象。

  二是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虽然在M农村社区周边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已经配备有三所较高等级的县级医院附属分院,且在社区中也已设置了社区诊所方便社区居民就医,但是对于老年人的一些疑难杂症,这些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养老产业发展遭遇困境。首先,养老机构自身运营有所欠缺,难以吸引商业资金投入。在所调查的本地养老机构中,普遍发现本地养老机构基本可以保证入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但是除此之外并无亮点可察,其中精神生活建设欠缺最为严重。其次,机构设施建设不完善,几乎没有针对性的疗养设施。除此之外,政府针对本地养老产业的发展投入不足,在政策方面缺乏对养老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养老产业发展滞后。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一要丰富老年居民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培养老年居民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老年人放松身心,提高老年人的情感和认知能力,让老年人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和探索,在活动中获得陪伴,使其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区组织可以专门设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居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等。针对不便出行的老年居民,可以专门派遣社区联络专员,及时告知社区内的活动,协助不便的老年居民外出活动。另一方面, 社区组织要积极安排志愿活动,定时组织宣传活动,吸引广大志愿者群体的加入。同时应对志愿者进行适老培训,学习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具体内容包括:与老年居民交谈,为老年人打扫卫生,组织老年居民参与文艺演出等。慰问性质的志愿活动可以为老年居民缓解孤独感,排解消极情绪。另外, 社会工作者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可以与政府机关、企业和其他福利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为老年人提供在养老机构中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如与医院进行对接,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及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做出评估;与理发店协商,定期公益为老年人剪发。社会工作者还要联合其他组织、社区、志愿者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方面,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能够稳健运行。这包括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以及增加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同时,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要建立覆盖全体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政府应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在适老化改造方面,要针对老年人的特殊个别需求加大改造力度。首先,明确改造目标和需求是关键。政府应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村,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其次,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社会工作者要加大对老年人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家电等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老年居民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老龄化”的生活态度,促进老年人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另外,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主要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的复杂就医需求。虽然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满足大部分老年居民的就医需求,但是某些特殊类型的医疗服务缺失或者并未设计经行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特别是针对老年人,要加大对特定病种的保障力度,让他们能够安心和幸福养老。

  三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产业发展,人才为先。当前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人才缺乏是一个重大原因。首先应当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保证专业服务的质量。其次,对于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进修要给予支持,定期组织人员进修培训以满足复杂多样的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鉴于日益加剧的养老压力,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在补助的同时积极引导调整其发展策略。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等新模式,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另外,政府应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和规范,明确评估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确保评估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公正性。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养老服务评估,提高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政府要鼓励公众参与评估过程,使评估结果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此外,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和反馈。政府应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养老服务政策,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作者单位系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5月下旬刊


作者:王令霞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小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