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林业生态促乡村提升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1-21 16:17:22

森林覆盖率58.7%,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省级森林公园……在全国第八个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福建,泉州市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协同发力,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生态公益林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据泉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黄玉真介绍,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公益林布局体系,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生态屏障。泉州市土地总面积1649.57万亩,林地面积1023.59万亩,森林覆盖率58.7%。泉州市共区划界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396.27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8.7%。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建设,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围绕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目标,泉州市不断健全完善生态公益林保护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促进美丽泉州建设。目前,泉州市以生态公益林为本底,建立了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牛姆林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省级森林公园。

  领到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德化县赤水镇锦洋村黄成财说:“领到这样的补偿,我们老百姓很高兴啊!当然,要是没有这笔补偿金,我们一样会管理好这山这林,毕竟我们要在这生活一辈子。如今,补偿金打到了我们村各家各户,就意味着我们对这片青山更要有责任心啊。”泉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了“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四级联动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2022年,泉州市印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再次提高市级财政补助标准,每年4元/亩。2022年,泉州市市级财政安排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585.1万元。为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保障依法依规占用征收生态公益林,泉州市率先提出在省属国有林场规划建设市级生态公益储备库。

  林业生态促乡村提升,绿美泉州更宜居宜业。通过实施“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四级财政配套补偿补助政策,兑现生态红利,有效缓解了因生态公益林建设限制利用与林农生产生活的矛盾,森林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得到完整有效保护,泉州市逐步探索生态保护、互利共赢之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拓展“两山”转化通道。 (吕小萍)


作者:吕小萍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