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数量连续3年下降,四川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1-29 17:17:51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理位置特殊,沿江沿河分布着大量化工企业,环境风险众多。

“四川实现了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事件数量连续3年下降的‘双目标’。”11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四川做好环境应急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下一步,四川将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全闭环应对处置程序

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60起

“风险主要来自3个方面。”李银昌解释说,结构性布局性的产业风险带来挑战。四川有3.8万余家备案风险企业,192座尾矿库,饮用水水源地、居民聚集区同各类高风险企业交错分布,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易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其次,是交通运输事故带来次生环境风险。2019年至今,省内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占比达50%。

第三是自然灾害次生环境风险。四川是个多灾省份,次生环境安全风险突出。

如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2016年4月,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设立,结束了四川省本级没有环境应急专职管理机构的历史。”李银昌说,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20个市(州)和47个县(市、区)相继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

“四川实现了由无到形成‘1+1+N’管理体系转变。”李银昌解释道,“1+1+N”是以环境应急与信访处为主,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为辅,省环境监测总站、省环科院等单位为支撑的省级环境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大多由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引发,过去应急处置往往是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李银昌说,近年来,应急队伍由环保部门唱“独角戏”到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转变,技术支撑力量也由单一的省直部门力量到形成一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应急处置支撑力量转变。

“2019年以来,四川共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60起。”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信访处临时负责人邱辉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参与现场处置,总结提炼出一套涵盖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应急终止的全闭环应对处置程序,规范、科学、高效指导各地应对处置。

尤其是针对跨省之间、涉饮用水水源地、涉重金属等处置难度较大的突发环境事件,严格按照第一时间调度核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实施。

聚焦保障建设

形成“1+7+21+N”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在环境应急中,执法人员主要负责溯源排查、调查取证、行政处罚以及次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陈力说,近三年,省级投入资金3.1874亿元,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系统购置(更新)执法装备17751台(套),实现了从“配齐”向“配好”的转变。

同时,搭建了全省生态环境智慧执法平台,依托平台打造省、市两级执勤备勤中心,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应急事件处置的机制和渠道,构建精准分析、高效调度的应急溯源排查体系,同时也有力拓宽了污染源应急溯源排查手段。

应急监测是应急处置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近五年,全省共计投入近5亿元开展应急监测装备能力建设,在配齐常规应急监测装备的基础上,分级分区域系统化统筹新增了无人机、无人船、激光雷达、红外遥测、移动实验平台等现代化装备。”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史箴说,装备的现代化有力地推动了能力的现代化。

比如,针对嘉陵江多发重金属入境污染事件的流域特征,在嘉陵江流域建设了重金属自动预警监测系统,2021年初,该系统及时发现并成功预警了嘉陵江入境水质铊金属浓度超标事件,为守护下游广元市饮用水源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应急离不开保障建设。”李银昌说,2020年以来,四川省级先后统筹近3.6亿元专项资金,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增配应急监测设备、应急物资和应急车辆。

其中,补助7000余万元,建成成都环境应急物资中心库,广元、泸州、广安等7个物资重点库,并推动其余市(州)和88个重点县(市、区)建立市县物资库,储存应急物资200余种,形成“1+7+21+N”(1个中心、7个重点库、21个市州、N个重点区县)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积极开展全省571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一条河流、一个响应方案、一张应急处置示意图)工作,掌握沿岸重点风险源6000余个,敏感目标3200余个,应急处置“空间”设施1.3万余个,制定上传186条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开展检验性演练33次。

2020年,成都作为四川省“一河一策一图”试点市先期开展相关工作。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应急信访与企业服务处处长康岷春说,截至目前,成都市累计投入资金约560万元,实施93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工作,识别统计完成可用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基本信息3517个,已全部录入智慧生态环境平台。“分流域区域开展25次桌面推演,推演范围覆盖大部分‘一河一策一图’河流,我们已基本摸清流域的环境风险。”

构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

将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环评审查中

“我们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了全省环境应急政策规划体系、工作指挥体系,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李银昌表示,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均参照省级模式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构建起全省环境应急工作指挥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四川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防处并重、以防为主。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中,四川将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审查范围,特别是在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中,明确提出涵盖预案、队伍、装备、物资、专家、防控设施等六个方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要求。

同时,聚焦重点流域、重点企业、重点时节持续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会同陕、甘、渝三省持续开展跨省河流排查。2020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30余次,排查企事业单位8万余家次,整治隐患5000余处。

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上,与周边7个省(市、区)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省内11条重点流域市(州)签订流域联动协同协议,加强与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截至目前,全省共签订各类环境应急联动协议140余份,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

李银昌说,下一步,四川将在全省环境应急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推动健全三级防范体系、排查治理体系、联防联动、资源保障体系等“四个体系”,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王小玲)

作者:王小玲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