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治·书记访谈】高原“门户”的振兴新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委书记郭海云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02-16 15:12:55

  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全域旅游、数字经济,开展牦牛养殖业改革创新,打造“祝福·平安”区域公用品牌……自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以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数据统计,2022年平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增速位列海东市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1.jpg

  图:《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与平安区委书记郭海云(右)交流(曹阳/摄)

  在平安区委书记郭海云看来,一个县域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各项数据指标的客观增长上,也体现在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切身感受上。“政府的心要和老百姓的心碰撞到一起。”郭海云在接受《小康》杂志采访时,用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治理之智。

  两件小事:有效治理落脚点在“人”

  乡长、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委组织部长、县政法委书记、县长再到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翻开郭海云的个人履历,多岗位历练和丰富的一线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在决策各类复杂问题时,总能想出一些“妙招”。

  “我担任平安区委书记以来,有两件事,虽然都不是啥大事,但我觉得都是办得很漂亮的民生实事。”郭海云说道。

  第一件是凤凰山公墓环境绿化美化项目。

  殡葬综合改革,加强墓地生态建设,是培育文明新风、提升城市风貌、保护生态环境、重现山川美丽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同时伴随着诸多难题:国人重孝,坟茔搬迁不仅投资大、任务重,而且十分“劳民”,还涉及到各民族的殡葬传统。

  办得好,是实事;办不好,是舆情。

  如何在高标准完成整治工作的同时,又能让老百姓觉得满意?“将立碑改卧碑,能最大程度解决目前面临的两难问题。”郭海云有了初步的设想。经过多次调研和多方研判,平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以绿化美化代替搬迁,并制定了《平安区凤凰山公墓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需要美化绿化的墓地区块、墓地标准化卧碑设计、需搬迁墓地一次性补助标准等,切实做好安置补偿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2.jpg

图:平安的绿水青山

  第二件是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煤房拆除工作。

  深入平安区的大街小巷,曾经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是立面整洁、路面平坦的新模样,一辆辆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停车位,小区内还有健身场地供居民休闲锻炼。“经过整治老旧小区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整治过程中的老煤房拆除,是我们曾经面临的一大难题。”郭海云坦言,煤房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已经不再匹配,也是脏乱差问题的集中区域,拆改迫在眉睫。

  煤房怎么拆?拆完怎么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必须谋定而后动。”郭海云表示。

  首先是部门包干,全区120多个老旧小区由各职能部门及单位“承包”,调动了全区党员、干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做好改造方案,根据小区居民的诉求,煤房拆除后腾挪的空间,用于建设文化活动场所、红白事馆、物业用房等,一小区、一方案。“拆除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一个星期我们就拆掉了城区1800多个煤房。”郭海云回忆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不断推进,不仅小区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房价也随之提升,该项工作还连续获得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两大产业:实现政府要求、百姓诉求同频共振

  “只要想老百姓所想,把政府的工作要求和百姓的诉求结合起来,就没有难做的工作。”这是郭海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贯彻到了平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的诉求是什么?工作和收入,摆在首位。“必须要发展具有平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郭海云如是说。

  在郭海云看来,平安有着“平安”优势、区位优势、富硒优势和创新优势。

  “依托先天的区位优势,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郭海云心里有“一本账”。

  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在哪儿?首先是区位交通优势,平安离西宁市仅几公里,离兰州市大约200公里,离海东市政府驻地车程30分钟,还有西成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铁路在此经过,交通便捷;其次是文旅资源优势,平安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离西宁最近的原始森林,这里河湟文化比较发达,为中国诗歌之乡,还有唐蕃古道、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平安驿,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全域旅游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打造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后花园。”郭海云表示。在该目标的牵引下,平安成功创建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顺利运营古城乡石碑村、三合镇冰岭山村、大红岭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连续举办乡村旅游季、平安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平安还深入挖掘河湟古驿文化资源,打造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并顺利挂牌全国4A级景区,成功入选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就在1月7日,平安举办了杏福岭机车主题乐园嘉年华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到平安,展现出了“体育赋能城市 运动振兴乡村”的新业态雏形。

  “富硒产业也是我们的发展重点。”郭海云介绍,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平安专门组建了富硒产业专班,并相继建成了多个富硒产业园,其中占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富硒果蔬种植基地就有5个,培育带动食用菌、金丝皇菊等特色作物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其中平安马铃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业认证农产品。

  此外,富硒产业牦牛产业园也是平安富硒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板块。据悉,富硒牦牛产业园创新性地通过“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联合社管理、合作社及养殖户在基地集中饲养”合作方式,一年的出栏量可达20000余头,实现多方共赢的同时,充分展现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理念。

3.jpg

图:富硒牦牛产业园运营导图

  牦牛产业园的发展还带动了种植业的转型,海拔较高的地区,村民自发地种起了饲草,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未来我们还要大力发展以牦牛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更多类似牦牛肉水饺的优质项目。”谈及富硒产业的下一步发展,郭海云如是说。

  一条数字化路径:“有为政府”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除了要实现与老百姓同频共振,更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当好‘领头人’。”郭海云对政府的职能有着朴实却又深刻的理解。

  “平安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而数字化的应用,让平安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将成为平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牵引。”郭海云认为。

  当前,数字化正在赋能平安的基层治理。就在去年3月,平安区首个数字乡村落户平安镇沈家村,通过动态图形数据和地图分布的方式,数字乡村将村内房屋、人口、资源、事务等数据可视化,实现智能填报、数字门牌、积分管理、阳光村务、随手拍、一卡通查询和短信通群发等功能,提供的智能填报、数字门牌、积分管理、阳光村务、随手拍、一卡通查询等功能,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目前,平安全区8个村5个社区“数字乡村”全面建成,乡村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4.jpg

图:数字乡村可视化大屏(曹阳/摄)

  数字化也正在赋能平安的产业升级。

  平安的好货如何“出山”?平安依托阿里公益的全方位帮扶,对接阿里巴巴“寻找远方的美好”团队,设计区域公共品牌——“祝福·平安”,并在电商产品、青绣设计、城市形象宣传、文旅推广等多个场景应用,实现了特色产品品牌化发展。同时,平安借助阿里巴巴平台打通乡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挖掘和宣传平安特色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淘宝公益直播、盒马新零售等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双通道,帮助青稞麦茶、牦牛肉水饺、牦牛奶贝、青绣、三色藜麦、枸杞等10余款农特产品走出高原、走进千家万户,实现销售超1000万元。

  数字经济新产业如何“进门”?

  平安引进了数字客服项目,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中心,成功引入青海省首个“蚂蚁服务星站”,承接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国际客服业务。2022年,蚂蚁服务星站累计培训125人次,稳岗就业98人,开启了平安区数字就业新业态;平安还积极对接阿里巴巴“速卖通”外贸平台,假发社区工厂落户平安,以“1+7+N”模式(“1”为一个城区总厂、“7”为7个乡镇或街道分厂、“N”为N个村级站点),助力平安解决居家及残疾人家庭女性就近就地灵活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还积极对接阿里公益开展“直播电商人才培训班”,让大批电商人才接触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提升线上营销技能,为平安的数字电商产业发展培育了专业人才。

  “虽然数字经济在平安还刚起步,但发展的潜力很大。今后我们会继续加深与阿里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新理念、新业态、新科技、新人才,打造平安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郭海云表示。(董科娜)

作者:《小康》影视中心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