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不一样的“精神病院”:“桃红症”患者的“桃花园”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0-19 15:10:52

  实践“桃红症”康复模式

  在“桃花园”的一角,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生活”二字。吴飞称,“生活”不易,对于精神残疾人而言更是艰难。医院立下这块碑,是希望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活好点”。

  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6.57%的人群受到各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精神残疾人827万,约占残疾人口总数的10%。

  如今,全社会的助残氛围日渐浓郁,但仍不能排除对精神残疾人的恐惧、偏见甚至歧视。这个“无处安放”的特殊群体,不仅可能拖垮他们的家庭,还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培训车间正在制作打火机的“学徒”。 王祖敏 摄

培训车间正在制作打火机的“学徒”。 王祖敏 摄

  吴飞称,面对800多万的精神残疾人口,一个或几个医院的救助远远不够,魏源医院正在探讨“桃红症”康复模式,以期能在湖南、在全国推广,为更多精神残疾人打造出能“活得好”的“桃花园”。

  她说,该模式实践全新的“不伤害、干点活”的康复理念,赋予他们美好的称呼、良好的祝愿,还原其尊严、尊重和平等;创建全新的“4F”分类管理模式(分院、分科、分级、分区)、监护人制度(医护工作人员代表家属行使“监护人”职责)、“2S”护理模式(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剥离),以及“5P”(5个部门)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等等,以最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并调动患者的参与和互助,彻底颠覆“医务室+监狱”的传统精神病院带给人的灰暗与恐怖印象。

“桃花园”里的石碑。魏源医院供图

“桃花园”里的石碑。魏源医院供图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精神疾病可防可治,通过系统的治疗,大部分病人完全能够回归社会。刘勇芳告诉记者,魏源医院收治的患者中,九成以上症状明显改善,社会功能大大增强,出院后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但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是个社会问题,这个病不是治不好,而是治好后管理难,易因患者缺乏自律和社会环境缺乏包容而导致复发,因此对于这些患者的康复,家庭、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关爱环境同样重要。”

  临行前,吴飞告诉记者,面积超过现址近4倍的魏源医院新院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2月正式运营。新院区的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治疗和服务的流程更人性化,康复就业的比重更大、种类更多,且将引进生产线,扩大“扶贫车间”的生产规模,提升就业者的人数和收入。

患者入住魏源医院的前后对比。魏源医院供图

患者入住魏源医院的前后对比。魏源医院供图

  2016年,魏源医院创始人田群力对他心中的“桃花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她是一个和谐、温暖、有尊严、有快乐的社区,这里的“桃红症”居民也是这个社区的“物业”。这里没有歧视、没有病人、没有伤害,有歌声、笑声、做手工的嘈杂声,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

  如今,这一切已是“桃花园”的真实写照。(完)

患者入住魏源医院的前后对比。魏源医院供图

患者入住魏源医院的前后对比。魏源医院供图

作者:王祖敏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