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创作40周年 作者罗中立期待《父亲》回故里
画完《父亲》后,罗中立顺着《父亲》的思路,又构思了一幅《回声》,素材和灵感都来自他当知青时的房东,也姓邓。“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大巴山生息,死了也都埋在这里。我想用一个清明祭扫的场景,表现农民在这片土地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罗中立站起来,右手尽可能往外伸出去,身子尽可能往相反的方向偏,再将头微微侧过来瞄向右手捏在一起的拇指和食指下方,仿佛那儿真有一串正在噼啪作响的鞭炮。
像创作《父亲》时一样,《回声》的构思让罗中立彻夜难眠。他坐在房东家的煤油灯下给当时的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写信,谈自己的创作思路,描述《回声》将要展示的画面。那是一个有些灰暗的场景,在重峦叠嶂的群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间,一个远远的有些倾斜的背影,在影影绰绰的坟前茕茕孑立,小心地看着指尖快要燃尽的鞭炮,远方的天空中是一群惊起的飞鸟。
这种无声无息的生死更替,是大巴山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场景。罗中立在给老院长的信中激动地说:“我要尽快把它画出来!”如今40年过去,《回声》的场景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也几次拿起画笔勾勒了几张底稿,但这幅作品却一直没有完成。
邓开选老人和当年的房东老人故去后,都埋在自家的土地里。邓开选的儿女都在外务工,老人的坟头常年荒草萋萋。罗中立每次看到心里都不是滋味,总想着自己还能为大巴山多做点什么。驷马镇想建设全国特色乡镇,发展乡村旅游。罗中立知道后马上请四川美术学院几位教授一起,与驷马镇共同策划了“《父亲》回故里”这个主题展。“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想办法让它一炮打响!”罗中立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创作《父亲》《春蚕》和构思《回声》的状态,他期待通过举办“《父亲》回故里”展览为驷马镇吸引更多游客,让大巴山的生活过得更有声有色一点,展览结束后还可以将手稿的影印件配上文字说明放在当年采风创作的地点。“‘《父亲》回故里’还可以很好地传承弘扬慈孝信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光明日报能够和我们一起做策划办活动,让我们真正能够帮到这里的人。”罗中立说完后沉吟片刻,记者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大巴山的《回声》和他描述的《回声》场景。
(记者 张国圣)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