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15 12:26:33

  文|兰草

  他,退休后,不是像同龄人一样,满世界逍遥游,而是返聘到遵义市人民医院,不遗余力地培养着双师型青年骨干医生—— 既能在临床一线大展身手、救死扶伤,又能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地为医学生讲好课的青年教师人才。

  从2012年至今,他已经在本院完成23期双师型学员培训,总培训人数达150余名,其中有近20名学员已成为一医的科室骨干或科室负责人,近30名学员报考了硕士研究生,有近10名学员考上了博士生。同时也荣为遵义市高等医学院校的合格教师,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年逾古稀的他说,只要被需要,我愿意继续为“双师型骨干医生培养工程”燃烧自己,为遵义市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做贡献。

  他,是原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72岁的曹建林教授(下面笔者亲切称他为曹老)。

  

  将时间拉回到2012年,彼时曹老所在医院已被省教育厅核准为贵州省高等医学教学基地和遵义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当时,这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教学基本功欠缺、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学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而这,都缘于当时的师资培养措施不力。如何把的青年临床医生培养为既是一线的优秀临床医生,又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优质教师(即双师型人才),成为曹建林教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时年,曹老凭他近40年教学经验找到了突破口,在院领导的支持,即开办“双师班”——从本院一线科室报名和推荐,学历有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遴选出6~8个口才较好的、不同学科的青年骨干医生或护士,进行为期半年(每周3个学时教学课+每周一次门诊教学,或病房教学查房等。半年总累计学时为72小时)的培训。

  双师班教学以学员实践为主,边实践边整改,即在每周对不同学科的学员,分别确定一个主题,学员用一周时间准备,下一周由学员上台讲解,然后由导师曹老进行当场点评。点评的重点大多是不允许学员在授课时出现念课、背课及教条式讲解方式,必须代之以“说”的形式,互动为主,讲解每一个症状和体质都必须要与基础知识有机衔接,要让听课者要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要求学员在授课时将用心、脑、眼、神及肢体语言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语言的技巧(包括语音、语速及抑扬顿挫等);指出如何达到教师应拥有的范儿和魅力等等。告诉学员授课好的标准就是听课者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否有兴趣;是否记住了重点知识;你是否成为了学生的偶像,学生成为了你的粉丝。

  制作PPT是教师授课的首需,是授课者的“脸面”,为此曹老在68岁才开始学习自己制作PPT。他说只有自己会了才能教会学员,再难也得学。就此曹老给予学员诸多宝贵的建议:一个优质PPT要有清晰的主题和逻辑结构,还要注重美观性和实用性,布局要简洁明了,切忌花哨。PPT中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应相互配合,共同阐述观点,使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讲课的内容。在选择图片时,要注意其清晰度、相关性以及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切忌使用模糊或与主题无关的图片等等。

  

  在临床能力培养中,出门诊教学和查房教学始终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疾病诊断永远不要忽视“三基三严”,重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要放弃任何对疾病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切勿仅靠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作为笔者有幸和学员一起参加了一次查房,彻底征服了所有参加的人员。由学员先汇报一位癌症晚期的女性病人的情况,并提供了诊断“卵巢癌”辅助检查的依据。曹老听完病史汇报后立即对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当曹老获得病人在饮酒后加重;皮肤有搔痒及触摸到右侧腋窝肿大的淋巴结;结合体温的特殊变化等,突然露出犀利的眼神,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个病人的诊断可能要考虑淋巴瘤而并非是卵巢癌。而后对整个病情逐一进行分析,要明确诊断须通过淋巴结的活检。此时参与查房绝大多数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疑惑:仅50分钟的查房就能推翻影像学的诊断?在一周后,病理结果证实是淋巴瘤时,学员们感到是震惊和感叹!震惊的是最后诊断就是淋巴瘤,感叹的是老师既然有如此扎实基础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学员们直叹“太神了!”。

  殊不知曹教授早在2002年在医学界就享有“医学福尔摩斯”的称号,曾经出版有关疾病诊断的医学著作有15部,共达达800余万字。代表作有《常见的疑难病和疑难的常见病丛书》200余万字及《实用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聚焦》300万字。

  

  为期半年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要进行结业讲课汇报比赛,每人讲20分钟。测评人士是来自遵义医科大及其附属医院相关学科的专家评委和一医的评委,测评体系则是遵义医科大一贯执行的教师讲课测评体系。学员们在这一时刻都会感到压力和紧张,曹老每每都像自己的孩子升学考试一样,给他们鼓励,放下包袱,相信自己......。每一期学员的讲课汇报,都让评委专家们赞叹用“震撼”或“不可思议”为总结词,因为无论再好的教师不可能只用了“72小时“的培训,就能让一个当众发言会犯怵的人变成一个在讲台上落落大方、条理分明地讲课的医学教师;能从PPT的零基础的学员做到每张PPT都重点突出,且赏心悦目;最感叹的是每期学员都能获得高分毕业。许多评委毫不掩饰地说:“曹老通过72小时的速成培训班,学员完全可以和我们医科大的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媲美”。

  从2012年起,双师班学员每年有了参加全国/省/市/医科大等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因他们的突出表现都能频频获奖,满载而归。有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省、市奖就更不为少数。学员中大多数当上了遵义市高等医学院校的授课教师,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有业界人士如是评价,曹教授对小班制“双师”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步为市一医建立起“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青年教师队伍,为遵义高等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能。曹老撰写的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双师”培训模式探讨》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后,“双师”培训模式”已引起业界的关注。

  四

  “双师班”不仅教专业知识,还有1/3的课程是面授做人、做事等课程。面对现在的年轻医护人员,他(她)们从小被娇生惯养,独立思考能力差,难于与社会融入等特点,曹老认为如果做人都做不好,又何能成为双师型的骨干学员?大多数学员都已结婚为父为母,由于缺乏经营家庭和教育孩子的经验,便相处成了“一地鸡毛”,如果后院起火又怎么能干好事业? 所以曹教授在安排专业课的同时还专门用心设计了《勇气与自律》、《个人执行力》、《孩子教育的原则》、《构建和谐家庭》及《人生需要蜕变》等。

  一位医学专家能讲好这些课程吗?

  熟知曹老的人都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1969年3月年仅15岁的他已远离他乡来到遵义绥阳县当了知青,5年的知青生活把他磨炼成了比同年人更加自信和成熟,由公社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被遵义医学院录取。三年的学习因表现优异,毕业留校分配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在1998年就晋升到了教授、主任医师。1999年3月服从组织安排出任遵义专区医院副院长(分管业务),2002年当选了遵义市九三主委及政协副主席,直至2016年退休被医院返聘。正因为这般人生履历,注定了他必然能讲好人生的这堂课。有许多学员都会惊讶的问:

  “老师您肚子里怎么有这么多货呀?”

  “老师您讲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我们现在所迷茫和纠结的”。

  “句句都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了”。

  “如果早点遇到曹老师,我们的人生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

  此时曹老常会说“你们经历过的或没有经历过的老师都经历过。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天生就会的,都是通过细心观察、模仿、总结及反省,不断去改变和创新,就会变得优秀”。

  在培训期,有些学员的学习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当曹老发现后会第一时间指出“笨鸟要学会先飞,只要下功夫你们都能成为优秀者。人在光鲜的背后,都伴随有艰难和痛苦,不难哪有甘,不苦何来甜”。

  他语重心长的话语熨帖着一个个学员的心。在他的悉心关怀下,有20多名学员挽回了差点破裂的婚姻。还寄予所有学员: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成为对医院、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业内人士提起能培训双师班的导师非曹老莫属,绝无二人可替代。

  

  在这次采访时曹老才透露他在年轻时就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纤维性肌痛症及近年来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众所周知这些都是严重折磨身心健康的疾病,但在外表除了能见到曹老佝偻着背外,几乎看不出是身患多病的老人,甚至看上去比同龄人还显得小几岁。出于好奇的问题:

  “怎么会有如此强的抗病能力?”

  “怎么能做到一天可以站立6小时的授课?”

  “又需要多少个熬更守夜的备课、修改教案?”

  “作为12年的指导教师从未请过一天假(包括疫情期间)?”

  “他对学员又有多少时间能做到有问必答,有惑必解?”

  答案就是他常说的:“人生拼的不是智商和情商,拼的是毅力和勇气”。

  古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我要做到的是:“一日为父则应终身为子”。

  这就是教师的情怀。

  听一听每期毕业学员都会为他们敬爱的曹老献上最深情的“告白”:

  “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我们。”

  “您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独立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如何勇往直前。您的教诲如同灯塔,指引我们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坚定前行。”

  “您亦师亦友,我们半年的受教社会、老师、父母都没有教过,唯独是您让我们受益匪浅。您就是父亲对我们不离不弃”

  ……

  “感恩遇见您,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定将牢记您的教诲,努力工作。用您传授的讲课艺术,传道授业解惑,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定将认真生活,努力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发光发热的人”。

  每当毕业典礼主持人宣布曹老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时,学员都会热泪盈眶,随之曹老的眼睛也会有控制不住的泪花,整个场面真的十分感人,此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何谓师生情深。在当今的教学中真的很难很难能见到这种场景了。

  每期学员毕业时,他却经常告诉毕业的学员:“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端,医疗教学不仅仅是工作,是肩负与你们的事业,未来事业是需要你们去传承、去播种、去收割......”。

  

  曹教授在市一医成功培养出双师型医生教师后,又开始了对双师型护士的培养。2022年,在又一期护理双师班结业汇报讲课的测评工作结束后,身为测评专家之一的遵义医科大护理学院院长邓仁丽欣然告诉在场的护士学员,你们可以报考我院的研究生,如果上线,我定优先录取你们。邓院长的一番话道尽了她对市一医双师班模式的高度认可,曹教授为此欣然。今年有位学员喜出望外地向曹老报告:“她考取了邓老师的研究生”。曹老欣喜的回复:“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加油!”

  有麝自然香。曹教授在市一医开创的小班制双师班模式,受到其他兄弟医院的强烈关注。近年,航天医院、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红花岗区人民医院院长纷纷出面盛情邀请曹教授“出山”,为他们各自的医院培养双师型骨干人才。对此,曹教授欣然接受,乐此不疲。

  此后,曹教授走马灯似地穿梭在几所医院,从周一到周五,马不停蹄地为各院的双师班授课。2022年,他在市一医、市四医之间、航天医院之间交叉进行培训。现如今,每周一、二、三上午,他在市一医为3个班上课。每周四、五上午,则在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培训学员。

  “您对医疗教学事业为何如此执着和痴迷?”

  曹老说“如果是一颗青草,也应该拼命生长出来,为大自然增添一份绿色;若是苔花,也要像牡丹那样绽放”。

  对于年逾古稀的曹老来说,培养双师型人才,为促进遵义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就无惧苦累,因为这样的苦累会带给他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退休后,我遇上了最好的自己”,曹教授说这话时,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佝偻着脊背的曹老,是如此的高大,他让笔者想起一句古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编辑:王芳

作者:兰草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