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西政人|李林:曾经金戈铁马,归来红霞漫天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8-02 15:51:50

青春梦想,铁血荣光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让我们以一位17岁就走进军营的西政人数十年的奋斗故事

致敬英雄的人民军队

致敬最可爱的人

李林简介

1.jpg

西南政法大学80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学部副主任、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首席专家,全国“八五”普法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建设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出版论著60余部,发表论文和理论文章300余篇,提交内部研究报告160余篇。

2018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主讲人;2003年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2005年十届全国政协第六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党组第三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专家咨询建议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专家组组长。

70多年前,在战火烧焦过的土地上,在红岩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战马归林的将士们创建了西政。歌乐山下书声琅琅,宝圣湖畔桃李芬芳,30多万青春学子一起见证了军旗飘过校旗红的峥嵘岁月……这其中,就有一位来自云南昆明的青年李林。1980年9月,25岁的新生李林站在西南政法学院的门前暗下决心,“新的人生、新的生活开始了。不知能不能学好法律,但无论如何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努力、努力、再努力!句式铿锵,一如在军营中大声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的战士李林……

17岁,酷爱读书的他走进军营

战士李林,1955年出生在云南昆明市五华区,刚上小学四年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后来“复课闹革命”时,李林又上过两年初中,但是其间至少10个月时间是在工厂农村劳动,以及参加“围海造田”。1970年初中毕业后,15岁的李林进入云南省医疗器械厂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

1972年12月,部队到工厂招兵,李林应征成为某部高炮营驾驶班战士。“我最喜欢的是到学校读书,但放弃读书却是那个年代最无奈的选择。”回首往事,李林平静地说。有一段时间,军营相对平静,对于爱读书的李林来说,找不到什么书来读却是一种折磨,军营图书室里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政治经济学》《反社林论》等书籍都被李林翻烂了。军营最多的是各种政治学习材料,酷爱文字的李林就经常读它们,由此养成了习惯。他说,后来学习法理学、宪法学、研究人权理论、立法学、民主法治理论等,也有部分得益于那时的学习。

2.jpg

3.jpg

4.jpg

5.jpg

参加过战争是李林的特殊经历。1978年的秋季,他在原昆明区陆军第11军第31师紧张训练备战,接着参加了那场发生在亚热带崇山峻岭中的捍卫主权的战斗,经历并见证了“高山下的花环”这类经典故事。

“部队先是驻扎在大理洱源方向的邓川,待了5年,后来到了下关,1978年调到中越边境,第二年2月17日接到命令打到越南边境城市——封土县,一直到3月5日就撤了回来……”战火映照的红河水,一身戎装的荷枪实弹,这些久远的记忆,李林轻描淡写。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刻,我军接到情报:敌人要轰炸我前沿阵地。上级指示前线部队后撤10公里,驾驶班负责开车到前线运送辎重给养。一路上,前线的部队向后撤退,车队却在往前线开进,李林开的车在最前面……几次承担高危任务,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所幸都圆满完成任务,他荣立了三等功。

6.jpg

7.jpg

八年军旅生活,让李林历练得更加理性。他说,在战争子午线上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会认识到死神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经历的这种面临生死的特殊考验,让他学会了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感悟人生的意义。

在西政经历人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1979年离开部队后,1980年1月,李林到了云南省政协参事室工作,待遇不错且领导对他很好。没多久,25岁的李林却决定还是要去读书。领导们起先都不同意,许愿分给李林一套三居室,让他当车管队长,还说大学毕业以后工资才五十几元,而他当时已拿三级工的工资,每月有六十多元的收入,比大学毕业生工资还多。李林家里也有人反对他考大学,说越读越傻,越读越穷。李林回答他们说“我读书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直就渴望读书,希望回到校园找回过去的时光。”他恳请单位领导说“你们就让我考一次试试,我一直都有这个梦想,给我一次机会,如果考不上,我就死心了,今后在单位安心工作。”

李林报了高考夜校补习班,备考的半年时间,白天坚持上班,晚上熬夜补习。“当时我自己定的高考策略是,数学和英语基本就不拿分了,能答多少算多少,重点是突击语文、政治、地理、历史。最后,竟考了310多分,比云南省重点录取线还超出10多分。”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李林简直创造了“奇迹”。

8.jpg

填报志愿时,李林听从父辈亲戚的建议,选择了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

1980年9月,25岁的新生李林终于站在西南政法学院的门前,他暗下决心,“新的人生、新的生活开始了。不知能否学好法律,但无论如何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与其他校友一样,李林很难忘记自己的“西政年代”,他说那是自己走上法学研究道路的起点,也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回忆大学时代,李林用“三条线作战”来描述自己:一是学习任务很重,必须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考出更好的成绩;二是先当班长后当党支部书记,要做许多事情,如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卫生检查评比、法律咨询、春游秋游、发展党员、做同学的思想工作等等;三是谈恋爱,因为女朋友当时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周末的时间基本上都要贡献给她,否则会“挨批评”。总之,四年大学生活,基本上是“抓革命、促生产、服务同学”这样度过的。

“给我灵魂最大震撼的,是大三时在绵阳的法律实践。我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协助法律顾问处大律师为一个就要被判处死刑的人辩护。法院的书记员偷偷告诉我,死刑判决书都打印好了,这个案子没什么好辩的。但我通过认真阅读卷宗,调查走访取证,还是从中发现了疑点,运用我的所学最终使那个将被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判了死缓。”李林说,这使他第一次感受到法学知识对于生命的真实意义,感受到法律带给自己灵魂的震撼,从此沉醉其中,乐而忘返。李林认为,在西南政法学院读书的时光,是他人生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一个工人、士兵转变成了一个以读书为业的人。

1984年,李林在西政完成本科学业。离开西政之际,已经考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的李林对自己的本科生涯做了个理性的总结——“四年没有虚度!新的挑战在北京等待我,一切都是未知,都要从零开始”。

1659426459982382.jpg

毕业30多年后,2020年9月20日,李林作为校友代表受邀参加西南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面对场内就座的数百位师生校友和嘉宾,李林说道“我们的母校是一所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校,她使每一位来到这里学习的人都时常沉浸在一种‘西政情结’之中。”他希望新一代西政人继续发扬这所伟大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使“西政精神”薪火相传,使“西政现象”永不落幕,用使命担当,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659426492377233.jpg

走进“中南海讲堂”

1987年李林在中国社科院获硕士学位,随即进入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工作,紧接着又继续在职攻读博士,此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学,并完成博士后研究。李林长期从事法理学研究,关注和研究的范围包括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民主人权和民主法治理论。2005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被推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学部副主任、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第六、第七届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首席专家等。

从1996年到2017年,李林所在的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连续组织了20多次全国性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在决策层和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李林还给中央有关部门写了多份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部报告。李林较早开展人权研究。1991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国人权考察团成员前往美国加拿大考察调研,参加第一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和第一部《中国人权百科全书》编撰,多次率团参加中欧人权对话,先后撰写数十份人权研究报告和多篇人权理论文章,建议中国高举人权旗帜,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加强人权法治保护,推动人权入宪,加强国际人权交流合作。近年来,李林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创新发展。

据媒体报道,自2002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共进行过84次集体学习。什么人才能成为给国家最高层领导上课的老师呢?中国社科院各领域的专家们,曾多次进入“中南海讲堂”,李林便是其中之一。2003年和2018年,他两次走进中南海,成为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集体学习的主讲人。“走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的讲台,是多年潜心研究、厚积薄发的结果”李林认为。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李林部分著作

从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到省市领导的会议室,一直到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的课堂……人到哪里,他的法学知识就传播到哪里。他说:“这是一个学者的使命。法学研究需要智慧,更需要责任——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30多年来,出版论著60余部,发表论文和理论文章300余篇,提交内部研究报告160余篇。

总结人生感悟,李林认为,奉献、宽容、厚道、坦诚、坚毅、持之以恒、矢志不移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磨练,做学问是硬道理”。

2021年12月4日,第8个国家宪法日,李林获评2021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央视主持人康辉为李林诵读了颁奖词“曾经金戈铁马,胸怀家国天下;归来情怀不改,在法学研究之路上再出发!勤思笃行,一支如椽巨笔,书写法治文明的华章;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在西政渝北校区由80级校友捐赠的八零花园内,镌刻着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大道起洪荒,规绳丈四方,饱蘸长江水,书写好文章”。1980年9月,告别8年金戈铁马军营生涯,第一次跨入西政校门的新生李林,经过40多年法治研究道路上奋斗岁月的淬炼,书写出了法治文明的好文章,激励着一代代西政新人薪火相继,在漫天红霞中唱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1659426590120239.jpg

1659426611932836.jpg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余可寒

校对:贾咏龙

审核:任燕萍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