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60余年近百件城市雕塑,串起上海公共艺术“寻宝”地图
城市雕塑,是上海的一张重要的公共艺术名片。各个时期留存在城市空间中的雕塑作品,与城市中的人产生关联与互动,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
同济大学出版社在M50创意园区主办《上海城市雕塑地图》新书分享会,该书作者、陶瓷玻璃艺术家屠娟分享了采写经历,深度解读沪上各种风格雕塑作品,让市民读者全面领略散布于上海多个区的的“雕塑之美”。“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城市雕塑往往体现着城市精神面貌,也记录下城市发展与变迁。”前后历时8年,屠娟走访了几十位雕塑艺术家和相关专家,做了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和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写成这本“寻宝”地图,“读者可以带上这本书去寻找心中喜欢的雕塑,也希望通过书能让大家更多关注、爱护城市雕塑,推动上海公共艺术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在对雕塑作品的项目背景、创作过程、实施经验等充分梳理的基础上,《上海城市雕塑地图》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历程,最终从上千件作品中筛选出81件代表作展开详述,创作时间横跨60余年,作品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具有文化标志意义。
书中特别绘制上海城雕发展年代线与5大城市雕塑分区示意图,从年代、尺寸、作者、材料、位置等对作品进行解读,辅以交通指南,配有近200张精美照片。
从南京东路外滩边的《陈毅市长像》、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五卅运动纪念碑、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革命基因,到《毛泽东像》《鲁迅像》《蔡元培》等名人雕塑背后的历史积淀,再到《城市意象》、泰晤士小镇《车站》、张江艺术公园众多当代艺术家系列作品等新时代雕塑,都从一个侧面展示着城市的整体艺术品位与时代进展。
“我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雕塑一直是我学习和喜欢的艺术形式。上海作为中国较早的近代化城市,融汇了中西方的雕塑艺术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创作机会。”屠娟在书中感叹:回顾上海百年城市雕塑作品,随着历史年轮的缓缓转动,它们当中不少已经成了城市的地区标志,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经为这座城市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名人,还有的作为记录城市发展重大历史事件而永久地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有遗憾,有的雕塑作品虽如实再现了城市重大事件的精彩瞬间,却未能永久地保留下来,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仍然是上海这座伟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雕塑作品《五卅运动纪念碑》创作者之一、建筑师沈婷婷,雕塑作品《城市意象》创作者、原上海世博园区沿江景观带雕塑项目总策划人韦天瑜,从各自创作经历出发,分享设计理念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恰如建筑学专家伍江在书中序言所说——作为公共艺术,城市雕塑不同于博物馆里或收藏家手中的架上艺术品。城市雕塑要充分体现其“公共”属性, 要更加符合社会的公共审美原则和大众道德倾向,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同时又必须具有较高艺术品位,不迎合低级趣味,不流于粗陋俗套,为提高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水平发挥正向推动作用。优秀城市雕塑作品的诞生十分不易,凝聚着艺术家创作心血,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据悉,同济大学出版社自2012年起组织策划“城市行走书系”,从城市文化角度,以原创独特的题材、轻松生动的形式、中英对照的讲述,让更多读者认识城市、理解城市、热爱城市,陆续出版《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王澍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上海杂货铺》《上海教堂建筑地图》《上海高度》《上海外滩建筑地图》《日本手信物语》《多彩城市:涂出你的上海》《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上海松江山水地图》《上海松江民俗地图》《上海松江宗教地图》《上海松江建筑地图》《布拉格建筑地图》《上海城市雕塑地图》等17种。
据悉,分享会前举行了屠娟“融”器物展开幕式,呈现了颇具艺术价值的展品,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艺术之旅。
作者:许旸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