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家共话交响乐新前程
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延续数百年的交响乐如何推陈出新?高门槛的殿堂艺术如何拓展受众?演艺行业如何为当代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交响乐是一门世界通行的“语言”,日前,围绕行业共同关注的前沿话题,2023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广邀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187家国际艺术机构代表齐聚国家大剧院,分享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和指向未来的真知灼见。
共识
重视和发掘本土文化
几个世纪以来,交响乐的世界之所以浩瀚博大,离不开一部部作品的奠基。“交响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特别善于表达深刻性、哲理性和思辨性的内容,所以,我们认为交响乐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不断有新的作品。”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说。历史上,钢琴协奏曲《黄河》等许多作品在国交创作、推广,成为传世的民族记忆,近几年,《哈尼交响》《钱塘江交响》《满江红》《百年抒怀》等烙印着中国色彩的作品接连问世。在演绎传统西方经典的同时,作为植根中国的交响乐团,国交始终坚持把最深切的关注给予立足的土地。
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发掘,是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的共识。墨尔本交响乐团总经理苏菲·加蕾斯分享道:“墨尔本交响乐团演奏的曲目是广泛多样、新老结合的,这些作品可以反映澳大利亚的一些特殊性。”2022年,墨尔本交响乐团演出了135首澳大利亚作品和12部委约新作,为本土艺术家提供了探索新风格、新方法的广阔空间。乐团非常尊重土著民族的文化地位,在曲目设计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传统音乐有着非常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我们非常庆幸自己成为了它的守护者。对于自己的文化根源,我们必须尊重。”苏菲·加蕾斯说。
回望过去与前瞻未来并行。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越发紧密地深入交响乐的方方面面,比如杜比全景声等技术影响着音乐的制作和呈现,助力了交响乐的普及,但法国广播电台及乐团音乐和制作总监米歇尔·奥利尔提醒,应该警惕技术伴生的风险:“人工智能的兴起不受到地理等因素的限制,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履行艺术探路者的使命。纯粹的、商业需求导向的算法是危险的,我们必须保护创造力,反对艺术标准化,这是全人类正在面临的文明问题。”
现状
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进音乐厅
过去几年,疫情一度将演艺行业带入至暗时刻。“我们经历了一场寒冬,仅2020年至2021年就损失了2600万美元的票房及其他收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和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执行总监睿恩德说。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疫情而来的观众群体的深度改变,“虽然2022-2023乐季相比上一个乐季的观众人数增加了25%,但仍比2019年的上座率落后了25%。另外,观众年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74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是我们最主要的观众来源,他们每年观看6场以上的现场演出,目前这个数字比2019年减少了50%。”
与此同时,让睿恩德欣喜的是,Z世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进音乐厅,“出席率与疫情前相比提高了3倍左右”。他们敏锐做出改变,多管齐下探索交响乐的更多可能,百老汇音乐剧是一个突出的切入点,“现在,我们是美国在纽约之外最大的百老汇音乐制作机构,每年有超过35万名用户付费。”数据显示,20%的新购票观众通过百老汇作品第一次走进乐团的演出现场。
沿袭数百年的交响乐始终依赖年轻血液的注入。“我们想让年轻人体验交响乐的乐趣,让他们不会望而却步,而且希望他们能够真正成为参与者,融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中。”新加坡交响集团总裁郭兆龙说。
在中国,类似的例子近年来不断涌现,广州青年交响乐团是其中先行的佼佼者。成立12年来,许多孩子带着音乐的熏陶和影响一路成长,继而走向物理、法律、历史等不同的专业领域,“我们并不是在培养未来的音乐家,而是培养音乐爱好者,或者如大提琴家马友友先生所说,是在培养‘未来的公民’,这是我们组建这支乐团的根本主题。”广州交响乐团副团长、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团长陈智敏说。
探索
联动借力“破圈”求共赢
如今,快节奏、碎片化的当下时代里,多元跨界、彼此赋能成为诸多领域的破局之选。在充分实现社会价值的层面,交响乐同样需要联动借力。“我们作为一支交响乐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紧张,这不是仅仅依靠某个人、某个机构就能解决的困难。”纽约爱乐乐团副团长朱莉·金说。在新音乐厅的建设过程中,乐团充分与多方合作,既补充了资金,也为纽约市民提供了约6000个工作岗位,其中,51%的岗位交给了弱势群体。“这座音乐厅是给整座城市的投资,它带来的不只是艺术层面的积极影响。”
行业内难得的“网红”西安交响乐团也与自己所在的城市血肉相连。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如此得天独厚的基础上,西安交响乐团深入华山云巅、秦岭腹地,走近兵马俑、大雁塔,以交响乐为线索,串联起当地的自然人文风景以及唐诗、秦腔等鲜明的传统文化标识,不拘一格的“触角”让乐团成功打破了许多圈层的壁垒,带动不同的领域“破圈”共赢。
最近,西安交响乐团及合唱团首席执行官曹彦又开始借力网络直播间,尝试“带货直播”,“我们必须重视互联网这个极为重要的平台。也许现在的直播间里只有几十人,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剧院一天没有演出,又有多少人愿意真的走进剧场?只要大家能在直播间里听到我们、进而被我们影响,那就已经足够了。”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