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设计“画龙” 现代趣味“点睛”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14 17:27:28

  光明日报记者 李丹阳 殷泽昊

  每逢年关,生肖元素总是格外火热,无愧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形象大使”。若向设计师们问起,哪个生肖是最特殊的,答案往往是“龙”。

  它足够神秘,是传统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它足够深邃,集文化、精神和美好象征于一身;它深入人心,每个自称“龙的传人”的中华儿女,都对龙的寓意了然于心。

  内涵丰富的龙元素,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由此大家看到,中国龙成了网红IP,被设计师们赋予更多奇趣感和生命力——源于文学典籍、历史遗存的“文化龙”,有了更贴近现代精神的吉祥寓意;在国际设计展览中隆重登场的“艺术龙”,融合了“萌系”“卡通”等风格,展现了新潮的审美;传统年俗里的“民俗龙”,更为年轻人喜闻乐见……

  甲辰龙年之际,记者走近将龙元素“玩出花”的青年设计师,听他们分享“有龙则灵”的创作故事。

  中国人画中国龙

  “龙”元素经过不同设计师之手,会诞生各式设计。但他们有共同的起点——对“龙”文化的考证,这是许多设计师的“必修课”。

  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举办2024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甲辰龙年)。大赛中,北京城市学院青年教师袁金鼎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任超合作的平面设计作品《龙行龘龘》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赛前,他们没有刻意研究“龙”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因为“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国艺术创作者,功夫下在平时”。

  袁金鼎从小就对汉代龙形玉器的形态十分痴迷。“二年级的时候我给班上每个男孩的手臂上都画了汉代形制的龙,还被班主任罚站。来,我也给你画一个……”话还没说完,袁金鼎拿出一支笔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画出一条五爪龙。在工作和生活中,袁金鼎一直对“龙”元素格外关注,看到与龙有关的纪录片时他会“认真听讲”,旅途中发现刻有龙纹的古老建筑他会驻足观望……袁金鼎告诉记者,平时这些有意无意的积累,为《龙行龘龘》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龙的图案在传统文化中有众多衍化,作为一个深谙各类图案的平面设计师,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教师韩伟本以为龙的“七十二变”都不足为奇,直到他在河南博物院遇见了邓州市学庄画像砖墓出土的文物“南朝龙纹画像砖”。

  “只能用惊艳去形容!没有烦琐的装饰,寥寥几笔,雕画出龙身的遒劲舒展。简洁的、古朴的,恰恰具备原始的冲击力!”韩伟震撼于前人的艺术风格,也产生了深究“早期龙形象”的兴趣。

  从金石篆刻,到青铜瓦当,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搜罗源自唐代以前文物典籍的龙形、龙纹,学习鉴赏后,提炼出最能打动自己的特征:走兽形态、线条感、抽象风格。以此为灵感,海报《行运一条龙》的设计水到渠成——散落在画面中的彩带,拼成一条游走之龙,龙纹画像砖的“魏晋风骨”与现代海报的设计语言巧妙结合起来。

  “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师相比,我们能调用的设计语言是相似的,我立足的‘中国式语境’才是独特的。”韩伟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设计师认识到,要想作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就得中国人说中国话——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拓其体,更承其魂。

  是古风也是时尚

  龙是一种虚构动物,其起源有众多说法,但大多数人都认可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融合。在袁金鼎看来,这种融合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迁徙、发展等情况,融合的过程本身也是设计不断衍化的过程。师法古人的融合理念,成为袁金鼎设计龙形象的创作方向。

  工笔画式的山岳作龙的毛发、传统的云纹作胡须,除了把传统美术里的符号、技法融合到设计当中,袁金鼎更关心如何把当今中国人的新气象、新气质融入作品,他希望观众能看到传统元素之美,也能看得出“这是一条活在当下、面向未来的龙”。

  “乐观、自信、幽默又不失威严”,袁金鼎用这几个词语描述他对“现代龙”的理解。为了准确表达作品的气质,袁金鼎和合作者光是在牙齿类型的问题上就“掰扯了数个回合”:都用尖齿显得凶悍,都用平齿又有失威严。最终,他几易其稿,选择了以平齿为主、上下各加四颗尖齿的设计。“除了牙齿,全身上下的细节都是经历几番波折才敲定下来的。”袁金鼎告诉记者,他认为网友用“奶凶”这个词评价他的成果,很诙谐,也很准确。

  如果说,袁金鼎是在古代文化中总结出指导自己设计的理念,那么韩伟则是直接在古人的艺术技法中发现了前卫大胆的创新。“许多人都以为画像砖一定是灰色的,我也是见到实物才发现,古人的配色竟如此鲜活。”韩伟用电子软件提取了画像砖照片里龙的颜色,结合时下流行的“多巴胺配色”审美,提高明度和亮度,调出黄绿粉蓝4个饱和度高、对比度强的颜色,既具视觉冲击力,又与“南朝龙纹画像砖”呼应。

  韩伟的设计得到了业内认可,并在一些国际赛事中获奖。每当《行运一条龙》收获赞誉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吃到了老祖先的红利”:“正如一块画像砖所展示的那样,咱们祖先玩‘点、线、面’的智慧,不仅超前,而且高超!我所领会的、传达的仅仅是皮毛。”

  “像龙又不像龙”

  传统文化中的龙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但灵感仅仅是个开始,设计师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

  韩伟一直有个习惯,将设计思路或初稿带到课堂上听听学生们的意见。这次设计龙年生肖,他在心里给作品设了条标准——在学生看来像龙,又不像龙。“像龙,意味着道出了龙的本质;不像龙,意味着传统龙形得到了充分的抽象化提炼,回到了现代设计的思维中。”韩伟解释说。

  他不断尝试,从用粗毛笔、平头刷画龙,到用木板、橡胶板刻龙,再到用彩带、彩色卡纸拼龙,一次次的“改造升级”中,每一道笔触的质感、每一处线条的弧度都充分考量,他手中的龙也不断简化,越来越“不像龙”。

  “同学们,我画的是什么?”当韩伟用彩色粉笔,将自己构思的线条画到黑板上时,他心里还真有点担心没人认得出来。直到学生们纷纷说出“是龙啊”,他的心才落了地,并且在一声声“没见过”“很有趣”的反馈中逐渐增强信心。

  与韩伟追求“像龙,又不像龙”的设计相似,不少青年设计师进行了“是龙,又不是龙”的思索。

  “龙长什么样子?这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龙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融合了中国人各种想象、期待的一个图腾。”在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看来,既然古人可以让龙拥有蛇的灵动、鹰的锐利、鹿的优雅和鱼的自由,那么今人是不是可以让它也融合现代元素?

  在为龙年创作的桃花坞木版生肖年画《潜龙腾渊》中,乔兰蓉以现代社会生活为灵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融入创作。

  构图依然是传统的圆形,画面中心是版画中常见的龙头形象。但细看龙身,是全新的设计——龙腹与船舱的龙骨结构相似,结合蛟龙出海的造型,代指航母“福建舰”;龙身上,也如航母般承托着国产大型喷气式飞机、5G芯片等图形符号,象征着我国科技经济如金龙般腾飞。

  “其实在我的作品中,飞机、芯片之类的符号是很少应用到的。它们太现代了,与传统木版年画形成了很强的对比反差。”尽管如此,乔兰蓉还是坚持用了这个大胆的设计,希望在年画设计中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也希望借生肖之龙,寄托国家腾飞的美好愿景。

  大胆创新的《潜龙腾渊》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有的人一开始不理解,但当我解释了设计理念后,大家不仅接受了,还认为这就是今年的龙年年画应有的样子。”乔兰蓉说,时代在发展,人们关于龙的集体记忆也不断变化,龙长什么样子或许不再重要,只要内在精神,依然是龙。

  (本期选题支持:苏雁)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13日 03版)


作者:李丹阳 殷泽昊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光明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