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十二吐乡:从“智慧”番茄中解读农业新质生产力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1 16:03:21

  惊蛰始,万物生。在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大棚内,一株株秧苗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农户们熟练地整苗、拔草,忙碌而有序,番茄秧苗伸展枝叶,它们要努力生长,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丰富千家万户的餐桌,广袤田野上开始了新的耕耘,孕育新的希望。

  智能化为现代设施农业“探新路”

  宽敞的大棚里绿意盎然,一串串成熟的番茄从藤蔓与枝叶中探出头,色泽鲜亮、圆润饱满,果香沁人心脾,让人垂涎欲滴,番茄已经陆续进入成熟期,即将采摘上市。农田旁,一个个数字化智能应用监测设备24小时监测番茄实时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土壤、水质、虫情等数据,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别看我们大棚的外观和普通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内涵’可不一样,我们园区的200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都像我家一样用上了‘科技大脑’。”园区种植户李秀林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小程序。

  “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棚区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蔬菜长势,根据棚内的数据变化,还可以远程调控棚内风机等设备,随时对棚里的环境等进行调节,真正实现了‘云端’种菜。”李秀林介绍道。

  以前靠经验种植,缺乏标准化管理,科技含量低,是设施农业发展的痛点。通过智慧赋能,实现标准化种植,正是解决产业痛点的有效途径。“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新技术使得每亩番茄棚增产20%、节水30%、减肥25%、减药30%,节省用工费用3000元,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平衡,确保了十二吐乡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吐乡党委书记李宇楠表示。

  数字化为产业现代化发展“谋新篇”

  看着儿子周二虎捧着一部手机,既可以向农技专家咨询种植技术,又能向全国各地的客户推销自家的番茄,还能了解番茄在全国的实时销售行情,种了半辈子地的十二吐乡西山根村村民周春杰眼界大开。“以前种棚是凭经验、下力气,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操控机器干,自己不用操心,收益还高,变化是真大。”周春杰感慨道。

  通过“物联网种地”实现了“精确”把关,通过监管系统可精确获取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数据,系统再将数据与标准指数进行比对,就能获得最优浇水、施肥、采摘方案。这些不仅能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内看见,在种植户手机端也能实时进行监控并做出相应指令。同时,数字平台还能够让辖区种植户们在技术指导、实时交易价格、政策解读等方面得到及时支持,真正将数字化发展落到实处。

  “为了对大棚内蔬果种植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决策,园区还建设了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通过联网技术将园区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实时监控各项数值,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真正实现了管理者对农作物生长现场环境的全方位监测、管理与控制,通过提质量、促产量,有效破解了低端农产品对接大生产、大市场的难题。”十二吐乡政府副乡长朱良骥介绍说。

  品牌化为产业长远发展“赋新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拥有品质好的农产品,并不意味着能占领市场,如何让农业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十二吐乡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助推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形成了以“林西·红柿”“番茄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IP。

  在林西番茄科技小院的直播间内,合理布局着果蔬展示区、特色农产品区、直播区等,“林西·红柿”番茄饮品农特产品在这里集中展示。据了解,“林西·红柿”已经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商标正在国家知识产权总局注册,番茄早已成为十二吐乡的响亮名片。

  农产品有“颜值”更要有品质。在注重品牌培育的同时,十二吐乡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为提高果蔬产品品质,利用科技小院建设发展契机,吸引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微生物互作等13个专业领域的12名科研人员入驻,帮助破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难题,为农户们提供科技专家学者“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的“四零”服务,并通过进一步的科技示范、社会服务,全面深化智慧农业探索,力求将科技小院打造为专业性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动力足,一年四季都有人气、有活力的现代农业“人才库房”。(赵妍、王雅琪)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妍 王雅琪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