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引领小村产业发展 活力涌动展现致富潜能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23 13:47:24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瓜果飘香,五谷归仓。伴随着冬日艳阳走进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巴吉沟村志民农机合作社,宽阔整洁的道路旁统一停放的农机具井然有序,恰逢村里组织“红利账单我来算,今夕对比看巨变”话发展说变迁活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盘点全年收入,细捋享受政策,晒发展谈变化,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场面热闹非凡。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村民们就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想法。

  对于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忧,巴吉沟村党总支书记王志民一一记录,与村民们敞开心扉交流,谈问题、话发展、聊振兴,院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今非昔比 希望田野奏响“致富歌”

  富饶粮仓遍地欢声笑语,希望田野齐奏丰歌赞曲。乡村发展日新月异,今昔对比,纵横对照,一系列变化见证了十二吐乡实行“533”工程引领产业发展的可喜成绩。

  “我们村旱坡地多、水浇地少,种地没收成,生活没改善。”“‘春天种一坡、秋天收一箩’,大片耕地成了撂荒地。”“种地你三亩他两亩,种类不全,质量不齐,收购商不固定,出售时价格还不统一。”在过去,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巴吉沟村家家户户的烦心事,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强村富民?随着全县“五化”引领产业发展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迎来了转机。

  “这些土地资源本来就在,只是以前没有利用起来。”王志民说。2022年,巴吉沟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乘着“五化”引领的东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杂粮产业,实行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万亩绿色杂粮种植示范基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辖区群众致富增收再辟新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据王志民回忆:“当时老百姓是十分不认可的,大家种了一辈子旱坡地,觉得旱坡地种杂粮想要高产赚钱是很难完成的事,就别说把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全村统一买籽买药、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了。但是,想发展就不能怕难,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家家户户做工作,党员、群众一个带一个,仅用18天,我们村就完成了1万亩的土地流转。”

  “村里答应支持的事都能办到,老百姓有困难,干部亲自出面解决,我们大家伙儿跟着干,心有底。”种植大户康永明说道。2022年,十二吐乡按照“五化”引领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村党总支牵头出面,与粮油公司签订销售订单合同,以每公斤谷子高于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进行采购,旱坡地种植亩均纯收入可达1000元,探索出了一条旱坡地达产增效新路径。

  说起订单种植,康永明赞不绝口:“眼前看重的是一斤多卖几分、一角钱,可算下来,效益远不是几分钱的道理。”2024年,巴吉沟村继续与恒丰粮油合作,订单种植5800余亩杂粮,不仅带动了杂粮产业的持续发展,更坚定了老百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念。

  留住订单,村民增收,巴吉沟村并未止步于此。紧接着,巴吉沟村将标准化管理、统一种植模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作为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依托“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集中购买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240余吨,降低种植成本8万余元。

  接续奋斗 旱坡地变成“米粮仓”

  过去的巴吉沟村,群众种植杂粮大多靠天吃饭,好年头就多收一点,坏年头就少收一点,产量一直不稳定。“统一了科学种植标准,同样基础条件的旱坡地,科学方法种植的谷子不仅产量高,种植成本也下降许多。”十二吐乡巴吉沟村村民李怀国通过实践,一语道破科学种植的好处。

  2023年,十二吐乡在杂粮产业扩面深化的基础上,顺势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民人人持股享受产业分红,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家家户户,形成了“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良好局面,全面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热情。截至目前,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9万元,村民分红30.4万元。

  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品牌打造就提上了日程。2023年9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林西县十二吐乡巴吉沟村荞面成功入选。“林西荞面”以优良、稳定的品质获得国家和行业的权威认证,更为杂粮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动力。

  科学种植,技术为先。十二吐乡多次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建立了万亩绿色杂粮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在几十个杂粮品种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几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

  “我们村山坡地较多,管理难度大,种植成本高,这两年随着‘三变’改革工作的开展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了零散小地向平整阔地的改变,昔日的荒芜土地华丽蜕变为致富良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不仅乡亲们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还吸引了当地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王志民一脸高兴地说道。

  游雁归乡 小山村焕发“新活力”

  杂粮产业的好前景,不仅让村民鼓起了腰包、挺直了腰杆,还为巴吉沟村增添了“人气”,2021年返乡种植杂粮的徐虎,就是返乡创业青年中的典型代表。

  “看到村里的杂粮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我就赶紧回来了。以前家里种杂粮,产量不行,种地能用的机械也不多,耗费人力不说,收入一直上不去,现在种地享受的都是耕、种、收、管、售等全程托管的‘田保姆’式服务,省时省心又省力。”徐虎表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杂粮种植机械化进程,我们组建了劳务合作社,整合农机具46台(套),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内作业面积2万亩,对外作业面积3000亩,2023年,合作社劳务收入达到了215万元,为农户节支100元/亩,进一步推动了杂粮种植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进程。”十二吐乡人大主席何郡介绍说。

  “刚回村种植杂粮时贷款了10万元承包了的土地,现在不仅还上了贷款,还扩大了种植规模,一年只靠种杂粮就能收入十几万。”返乡三年,徐虎翻新了房子,开上了小轿车,日子越来越红火。像徐虎一样,巴吉沟村132户种植户中,28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现在,巴吉沟农田里不仅挂出示范基地认证的牌子,在现代化生产理念驱动下,精准滴灌、自动旋耕、无人机等智能化设施也正逐步被运用于实践中。

  扩规模、同标准、创品牌、育龙头、兴产业……一系列“组合拳”让“绿色杂粮、中国好粮”走出林西、叫响全国,杂粮产业也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成为十二吐乡“显山露水”的又一张崭新名片。

  天道酬勤结硕果,如今,巴吉沟村的种植作物质量更好、产量更高、规模更大,农民丰收的渠道更宽广,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增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位村民的脸上。(赵妍、兰冬庆、王雅琪)

  来源:林西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妍 兰冬庆 王雅琪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