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破题起势,实现高原经济高质量蝶变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12-22 14:34:24

  拉萨高新区抓牢组织振兴“牛鼻子”、下好协调发展“一盘棋”、瞄准产业培育“双潜能”、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和摸清民生改善“落脚点”,一跃成为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级的新引擎、主战场,从拉萨河南岸荒滩小村蜕变成为如今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的一座现代化新城。

image.png

高原明珠,生态宜居

  一、抓牢组织振兴“牛鼻子”,实现从“穿新鞋走老路”到“穿新鞋走新路”的蝶变。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先后以“高新区如何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园区再造、思维转段”为题,从理顺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做强主导产业等方面重构思维、深入调研,共计开展2次思考讨论活动,形成70余份研讨材料,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路径。二是坚持育才为先。始终将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选育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培育出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小达瓦同志为代表的区级及以上先进个人5名,推荐提拔至其他单位任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9名。

  二、下好协调发展“一盘棋”,实现从偏僻小村庄到城市副中心的蝶变。一是把握机遇谋全局。立足高新区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结合市委市政府战略规划,创新性提出打造城市会客厅、总部经济城、数字金融城、高新技术城的“一厅三城”目标,规划建成中部产业发展核心园、北部城市功能园和远期金融产业园,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依旧正向增长,近三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36亿元,完成税收收入129.76亿元,完成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43.78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1亿元。二是完善配套谋未来。立足区位优势,先后投资建设邦嘎隧道、忠财山隧道和桑达村净土产业园连接线工程(互通立交项目),统筹谋划实施北组团地下管网改造提升工程、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主管道工程和拉萨市第二小学项目,为拉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积攒潜力。三是产城融合谋突破。先后投资超11亿元建成梅园、迎宾公园、中华文化公园等14个城市公园,累计投资超5亿元支持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并荣获2022年自治区级拉萨南北山绿化先进单位,引导推荐达东村获评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柳梧村等其它4村居获评2022年“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村(居)”等称号,为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优化夯实基础。

  三、瞄准产业培育“双潜能”,实现从生物医药和服务业发展立区到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集聚立区的蝶变。把握国家级高新区获批机遇,对标“数字西藏”“面向南亚的数字港”等建设任务,投资5.2亿元建成总面积达10万㎡的西藏首家数字经济产业园,配套出台企业发展扶持、房屋租金补贴、电价补贴和人才培育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主任承诺、跟踪服务、包联对接和定期座谈等暖心服务,挂牌运行区市大数据局并相继落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和西藏高驰、拉萨净土数字经济集团等区市数字经济领航国企,特别是从今年起,高新区荣获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唯一承办单位的殊荣,高新区目前拥有企业15885家,其中数字经济类企业正常户2694家,数字经济产业产值也从2015年的2.04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51.82亿元,已成为拉萨最活跃的数字经济发展沃土。聚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配套出台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获得发明专利等专项奖励政策,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占全区的48.67%、全市的53.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占全区的66.67%,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占全区的17.02%;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6家,占全区的47.38%,拥有“四上”企业120家,2023年新增入库“四上”企业32家。拥有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个。

  四、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实现从审批型园区到服务型园区的蝶变。牢记园区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服务质效摆在首位,一是以获批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跑办对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台印发了《市政府关于支持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赋予相关改革自主权、高水平优化发展空间、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13条工作举措。二是聚焦做强金融服务产业,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研究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拉萨市建设金融商务区 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意见》,将于近期印发执行。三是持续健全完善优化“1+6+1”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从人才公寓、标准化厂房、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科技企业奖励、产业发展扶持、用电补贴、鼓励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等角度,多措并举降低企业人力、场地、用电等日常运营成本,现已累计惠及企业543家、兑现资金29.1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政策惠及企业294家、兑现资金28.45亿元,科技创新补贴奖励等政策惠及企业249家、兑现资金0.68亿元。四是班子成员带头诚信招商、诚信待商,对企业承诺的政策事前认真评估、事后及时兑现,年内累计向74家企业兑现产业发展扶持奖励金近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五是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限时办结、“招商引资”窗口优先服务、“审核合一”等制度,建立首次涉金融类市场主体登记前置会商机制,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服务。拓宽“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建立“140项最多跑一次清单”,设立“集约办税区”,压缩等候、办理时间。六是成立自治区首家园区科学技术协会,坚持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招商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原则,实行每季度企业家座谈会、每半年政企银对接会、每半年重点企业集中回访等制度,提升上门服企助企、专班专人盯办、领导干部开门接访等服务力度,多途径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和困难。年内累计组织政企银对接会、融资洽谈活动7次,协调10余家金融机构帮助86家园区企业获得融资贷款24.7亿元;设立5000万元的“驻区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协助1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贷款1632万元。

  五、摸清民生改善“落脚点”,实现从民之所盼到政之所向的蝶变。依托“四联四包”“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等载体,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优化教育布局。通过与北二外的合作办学,对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柳梧初中,柳梧初中在全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借鉴北二外合作办学经验,积极主动与北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沟通对接,协调更多的合作办学学校落户高新区。二是创新开展养老敬老服务。建成运营日间照料中心,目前累计提供生活护理、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等养老服务300余次。三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资近1.4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项目,200多户农牧民受益。四是保障本地群众就业。年内,面向全区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14个,高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农牧民转移就业达1616人、组织化转移就业达970人、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达607人,初步核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1元,增速14.1%,同比增长3297元。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