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春到茶乡采茶忙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06 09:18:58

阳春三月,万物竞相吐绿。在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栽种的1400多亩“舒茶早”茶树自然不甘示弱。

“由于受前期倒春寒影响,今年春茶发芽相对推迟10天左右。因此我们早上来的也比较早,勤采的话一天挣200多块钱是没有问题的,一个茶季下来,至少能挣5、6千块钱左右。”该镇石塘村村民王昌本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向笔者介绍。

作为全镇、全县乃至全市规模最大的“三化”(生态化、标准化、有机化)茶园,自3月25日开始,古尖香茶场便进入今年的采茶季,整个茶场显得格外热闹。每天清晨,茶场门前便早早停满了采茶工的电瓶车。千亩茶山上,六七百名采茶工似点点星星,散落在漫山遍野。她们笑迎春风,伴着茶场广播里轻快悠扬的音乐,精心采摘皖西大地第一片新绿。

与此同时,由古尖香茶场主办的“2024‘舒城小兰花’茶开园仪式”也如期在这里举行。

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规模以上茶企,说起如今的古尖香茶场,负责人吴启明总会念叨一句话:“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

最早开始机械化生产,建立现代化生产线;最早尝鲜直播卖茶,带动茶产品销售;最早设立镇上的扶贫驿站,定点帮扶贫困户;最早建立全县第一家数字化茶园,实现科技含量加持……去年,政府拿出政策配套资金700万元,扶持古尖香茶场正在建设徽茶集群项目一个,包括新建一栋综合楼、一座清洁化生产车间、一条标准化生产线并配套宜机化项目建设;今年,趁着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政府又拿出政策配套资金300万元,扶持古尖香茶场实施“三化”茶园改造提升项目。深耕茶行数十载,古尖香茶场总能走在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前列。

“数字化茶园是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的一个项目,这些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们的产业发展之路走得很顺畅。”说起数字化科技给茶场带来的福利,吴启明显得非常自信。

数字化茶园,简而言之是“一个平台、三个系统”,涵盖了智慧、政治、管理等三个领域,既可以记录人员信息、产品批次等,又可以实现监控和广播全覆盖,还能为每款茶叶设立一个专属“身份证”——二维码,只要轻轻一扫,茶叶从产到销的全过程都可以清晰可见。

“一部手机管理茶园,已经不再是梦。”吴启明说,尤其在采茶季,广播全覆盖可谓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3、4月最为忙碌,采茶工最多达到700多人,每年想做集中培训都很困难。平时观察到不规范的采摘手法,也不能统一纠正和提醒。现在,通过广播全覆盖,我们可以及时反馈,进一步提升茶青的采摘标准。我们还配备了无人机进行巡航,进一步监督茶园的生产情况。”吴启明说。“茶产业发展,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没有科技含量加持,就没办法进行科学管理,也没办法提升产品品质。”

正因如此,“科技含量”始终是他们聚焦品牌发展的重中之重。

“只要市面上出现了最先进的机械,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去看、去买。”吴启明说,2022年采茶季前夕,在微信朋友圈无意间发现合肥有一款新型色选机,他立刻带上茶叶前去寻找,由于不知道品牌名称,他们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去比对、去试验。

“在找到这款色选机以后,我们立刻采购、投入使用,现在用它生产的茶,比人工拣选还干净、还卫生。”吴启明说。

另一个让他们走在前沿的关键是注重特色发展,在品种上下功夫。

近几年,他们正式向全国各类茶业赛事活动推出新品种“绿观英”,不仅在全国斩获“全国十大名茶”,7个特别金奖、特等奖,13个金奖等20多项荣誉,更凭借馥郁独特的香气,得到了专家和茶客的青睐。提到这个独家法宝,年逾花甲的老场长吴绳友不由得展颜欢笑,从发现优秀单株,到扦插成功,到发展成近400亩茶园,他曾倾注了整整10年心血。

“由于摸着石头过河,在试制‘绿观英’时,我们栽了不少跟头,前后投入了七八十万元。比如,它的烘干和舒城小兰花的传统工艺不同,要采用低温烘干;它的储存不能选用保鲜,而一定要冷冻,才能不破坏它的花香成分。为此,我们还重新打造了一套现代化生产线。现在看来,这些努力都值了!”吴绳友说。

“我们不做一时的市场,而是要做长久的品牌。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重视科技的力量,做好企业发展长期规划,打造企业品牌,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吴启明被推选为舒城县政协委员,“我也将会为舒城县特色茶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多作贡献!” 吴启明说。(周先才)


作者:周先才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