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孤军不孤 精神永存
作者:陈列 陈颂艺
电影《孤军》将于12月28日全国公映,有幸受邀出席首映礼先睹为快,感受颇多,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分享一二。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和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对精神生活追求不断提升,文艺内容形式趋于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要想创作出让观众产生广泛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的电影对电影创作者极具挑战。《孤军》作为一部聚焦长征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其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史实准确、故事感人、细节鲜活,在人物群像塑造方面也比较成功,展示了深刻历史意义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揭秘的故事,揭示的是不朽的英魂
与大多数同类题材电影不同,电影《孤军》讲述的一场鲜为人知的悲壮战斗,刻画的是一群几乎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英雄,演绎的是极端困境和残忍现实中的人性弧光。
故事的主角是一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1935年扎西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途中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红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由周恩来亲自部署,在云南扎西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1935年7月起的近两年间,这支人数不多、装备有限的部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转战川滇黔边区 20 多个县,孤军深入开展游击战,浴血奋战打击牵制敌人,最终以600多人几近全队牺牲的巨大代价,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顺利北上减轻了军事压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川滇黔地区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
影片开端采用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从低谷处展开剧情,奠定了影片的主基调——“一支孤军的坚守,一段悲壮的历史,一部英雄的史诗”。川南游击纵队的600多名官兵,他们没害怕过么?他们没有犹豫过么?他们不牵挂家人么?他们也是普通人,但为了保护主力部队,他们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勇于牺牲自我,前仆后继与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拼杀,他们的军人使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民族情感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孤军》精准把握住当下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关切,把题材选在了红色资源下的真实的战役,在历史中挖掘和展现不变的时代精神密码,同时,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余泽鸿、刘干臣等红军战士通过电影的形式呈现到观众的眼前,勾画出一群在革命战争年代信仰坚定、牺牲奉献的英雄人物,引发和平年代人们铭记历史的共鸣,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以影像叙事的创新表达来普及党史知识,为党史教育提供生动的红色教材。
生动的演绎,再现的是信仰的光芒
长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不乏佳作,近年来,《建党伟业》《长津湖》等红色题材和正能量主题电影精品力作,也获得了不俗的市场收益,以创新表达方式奏响着时代乐章,展现家国情怀,体现了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电影《孤军》的创作者们,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和生动的创新实践。导演杨虎告诉笔者,他就是要在这部影片中用哲学的思考,阐释什么是信仰,探寻红军官兵信仰的力量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践行信仰的。
首先,影片让我们认识到了英雄的伟大。电影《孤军》谱写了一曲诗意隽永的“信仰者”群体颂歌,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有个性的年轻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自我成长,展示了革命同志之间相互鼓励和扶持的珍贵情谊,细致刻画了友情亲情和爱情等情感表达,形象化建构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时代担当,再现共产党人为拯救祖国、拯救民族前赴后继、无畏牺牲的光辉形象,他们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当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奋勇赴死!
其次,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电影《孤军》在塑造“人”上下了深功夫,由凌潇肃饰演的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干部、川南游击纵队特派员龙厚生带领纵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血战到底;纵队的战士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毫不畏惧地投入到战斗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影片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和细节深度,挖掘英雄血脉的源头谱系,以磨难和牺牲、历史和现实见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每位红军战士的追求。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使他们变得坚强,使他们的斗志永不熄灭。
最后,影片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红色基因。电影《孤军》将个人情感、个人英雄性格塑造与国家主流文化、民族形象相互交融,电影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以个性化、有感召力的人物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质感的细节,让观众透过银幕去触摸先烈坚韧不屈的灵魂,达成更大层面的共情,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共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英雄的事迹,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激发青年一代不忘初心、自立自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这种信仰的力量同样鼓舞着电影艺术工作者们。《孤军》主演凌潇肃表示,他对所扮演的革命烈士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与健在的老红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力求准确地还原那个时代的红军战士形象,但由于史料不足,为了更展现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它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希望给大家呈现最佳的观影感受,观众们对他认真投入角色和尊重历史的职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其他演员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通过精湛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各个角色的形象和性格,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精湛的呈现,传播的是复兴的力量
电影《孤军》是一部集历史、英雄、信仰和娱乐于一体的作品,给予同类电影的创作传播可复制的经验。
一是故事选材的独特性。川南游击纵队的故事在中国军史及军事影视作品中鲜少提及,《孤军》首次将这段慷慨悲壮的历史搬上银幕,填补了军史影像空白,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成功地将英雄传奇与娱乐元素有机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思考历史与现实。影片的主要拍摄地选在了四川省兴文县,中央红军长征的途经地、川南游击纵队的主要活动地,尊重历史的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二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性。《孤军》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本身更加引人入胜。据悉,为了还原这段悲壮的历史,制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辗转多地取景,经历了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甚至有时还要面临着拍摄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但是,团队成员们凭借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三是影片制作的真实性。《孤军》从筹备到拍摄历时数年时间,上百人的后期团队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首次在大银幕上还原了红军基本的服装和武器,战场选在当年的战斗区域,并且运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全景声、3D技术进行后期制作,通过360度拍摄系统等高新技术,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官兵的过硬本领,极富感官冲击力,为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般的立体环绕视听盛宴,更真实、更壮观。
四是影片创新的影响力。《孤军》由同类题材优秀电影《信仰者》的主创团队担纲。由八一电影制片原厂长、著名作家、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编剧;由解放军艺术中心影视部原一级导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获得者,《信仰者》《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三湾改编》等影片导演杨虎执导;由解放军艺术中心影视部原副主任、一级导演刘治寰担任艺术总监和总制片人;由凌潇肃、小沈阳、郑昊、黄少祺、吕星辰、奚望主演,刘之冰、岳红等参与演出。精湛的表演、精良的制作、精巧的运作,《孤军》或将对商业电影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升观众对娱乐作品的审美要求,鼓励更多的电影人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回望初心来路,我们当奋力前行。电影《孤军》提振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底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该片既是伟大长征精神的一个真实缩影,更是对那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慷慨悲壮的伟大历史的一份诚意致敬! 正如电影主题曲《那些青春的花》所吟诵:“又一次听到泥土的深处,忠诚的心跳穿越苍茫,鲜红的血迹浸透了白雪,宣誓埋下青春和枪。烟消了,云散了,风儿送了遍野芬芳。那些信仰长出的花儿,在你们倒下的地方绽放……”
2023年12月18日 北京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