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转型困局:考核压垮员工 传统与创新起冲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6-06-28 18:03:04

  “那些青岛的出租车司机们一到晚上便会在海尔工业园的5号门趴活儿,不会担心没单接。”胡杰说,因为海尔以加班出名,当地很多市民甚至笑称海尔工业园是“青岛市第二监狱”。

  如果说加班时间长暂且可以忍受,但无法拿到全额工资则让包括胡杰在内的很多员工有苦难言。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海尔目前的考核制度叫“关键价值单”,即从海尔规定的横轴和纵轴里挑选出一项对个人岗位来说最为重要的指标。如果该指标完不成就有可能面临工资打折,或者只能拿到青岛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工资,也就是海尔员工常说的“低保”。

  一些海尔的离职员工在知乎上晒出的工资单可以佐证上述案例,其中一些甚至拿过每月最低1400多元。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海尔在2010年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850元,2013年涨到1500元,2016年扣完税可以达到1140元。

  也就是说,工资的涨幅不与指标的涨幅完全对等,即使业绩提高很多,也可能因几个月达不到指标而被解约。

  这种变化伴随着张瑞敏倡导的公司平台化、小微化、创客化的发展理念而来。

  尴尬:传统与创新的冲突

  在海尔创牌大楼北门前方,堆放着一个由坎卦和离卦组成的水火既济卦。按照易经的解释,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

  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张瑞敏长久存在的危机意识,或许也是海尔在国内已跻身一线大公司却仍然开展各种内部改革的原因之一。

  这些改革反映在具体的做法上,则是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作者:齐鲁
责任编辑:任燕萍
来源: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