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转型困局:考核压垮员工 传统与创新起冲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6-06-28 18:03:04

  所谓平台化,即让整个海尔成为一个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孵化出成百上千的小微公司和小微主,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内部的初创公司。

  张瑞敏说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平台主是多个创业公司的集合,例如海尔U+平台、消费金融平台等。这里面还涉及一个“两个圈”的概念,内部是并联的生态圈,外部和用户圈相连。并联圈是指集合所有资源创造用户需求,而不是原有的从研发、设计到制造、销售一条龙生产。

  海尔一直强调要全员创客,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员工都成立小微企业,独立注册公司自负盈亏,员工的隶属关系便从海尔转入小微,即从“在册”转为“在线”。

  举个例子或许可以更容易理解小微的分成方式。一名中层员工注册公司成为其法人后,由海尔来确定需要完成的指标任务,假如当年锁定的指标为1000万元,该名员工带领团队完成了1500万元,多出来的500万元便可以作为小微企业的分红奖励。

  现在人员方面的尴尬境地是,原有的大量中层尚不能完全互联网化,而新进入的外聘人员又很难适应海尔的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氛围。大部分人都在为了冲业绩而想各种办法,在产品研发上很容易与市场脱离。

  据界面新闻了解,截至目前为止,海尔在内部成立的小微公司大约有2000多家,但受制于业绩压力考核,小微的整体状态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像主打游戏笔记本的雷神算是海尔小微里面格外优秀的。2014年4月,路凯林等人成立独立法人机构——雷神科技有限公司,由苏州海尔控股75%,团队持股25%,八个月后便获得了来自林喜创投的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4月,又获得来自紫辉创投的1500万元A轮融资,A轮融资总额超过2250万元。

作者:齐鲁
责任编辑:任燕萍
来源: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