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花”结出“产业果”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08 08:44:31

  中工网北京3月7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卢越)“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只靠科研人员‘百米跑’冲刺远远不够,要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接力跑’。”3月7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代表表示,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让它真正转换为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明确提出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科技花”结出“产业果”。

  史浩飞代表讲述了一个“接力跑”的故事。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专注于新材料研究。正是因为与航天领域应用团队的紧密合作,他们成功研制出一款石墨烯超高光吸收材料,有效提升了某航天器载荷的探测能力和定量化水平。

  “曾经我也有‘靠自己跑完全程’的想法,但由于找不到技术的应用方向,走了不少弯路。”史浩飞代表坦言,近几年,他和团队逐步把工作思路转变为“靠大家接力跑”,探索科研端、生产端和应用端深度合作,一步步打通了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在3月7日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广东省毫米波与太赫兹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车文荃代表表示,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然面临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高、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

  “建议强化转化应用,加大高质量源头创新供给,强化企业资金主体作用,赋能产业应用升级。”车文荃代表说,“要创新企业的人才引进方式,加强柔性引才工作,优化科研人才的评价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委员表示,要下大力气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组织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联合攻关,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和能力基础。

作者:卢越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