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18 17:45:05

image.png

2024.3.18

  鹊桥二号中继星择机发射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3月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中国空间站首批材料舱外暴露实验完成

  3月15日,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消息,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首批实验材料样品已完成舱外暴露实验,成功取回空间站内。后续,这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据悉,新一批科学实验样品将分批次上行,其中被动辐射制冷材料、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光纤材料、光学薄膜材料以及空间用固液复合润滑材料,已随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运至空间站,预计2024年5月由航天员统一安装至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内,再次开展新一轮暴露实验。

  第2000列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实现首季“开门红”

  3月17日上午,一列载着108个集装箱的铁海联运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发出驶向四川城厢站,班列上满载着缅甸黑芝麻、海南椰子汁、广西白糖等货物。这是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出的第2000列,同比增长16.8%,提前14天完成一季度班列开行任务,实现2024年首季“开门红”。

  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手机电脑、储能电池等器件设备运行过程中,必然伴随发热现象。实现更高效散热,是多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cm²的超高热流密度,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相关公开纪录,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该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发表。

  我国成功研制可靶向送药的磁驱软体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3月15日发布消息称,该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靶向送药功能的磁驱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根据器官内部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模式,实现靶向送药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药物释放。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海峰表示,下一步科研团队将致力于开展细胞和药物转运的活体动物实验,把磁驱软体机器人和现有微创手术器械结合,在细胞治疗、辅助生殖等精准医疗技术方面进一步探索。

  《自然》:导致老年痴呆的“隐形杀手”被忽视

  一项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新研究表明,其根本原因可能与脑细胞中脂肪滴的积聚有关。这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研究第一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ichael Haney说,针对这些脂肪滴的治疗,可能比目前针对蛋白质的药物策略更加有效。相关研究3月13日发表于《自然》。

  “塑料化学品”清单出炉,超4000种有害

  经过一年对科学报告和国家监管数据库的搜索,一个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研究小组,编制了一份超过1.6万种“塑料化学品”的清单,并发现其中至少有4200种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流动性或毒性”。相关报告于3月14日发布。据《自然》报道,这里的“塑料化学品”是指在塑料中发现的或被认为用于合成塑料的化合物,包括了原材料和添加剂,如稳定剂、着色剂等。

  “星舰”第三次试射取得“部分成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于3月14日实施第三次试射。此次试射至少取得了部分成功,因为它进入了太空,进行了推进剂转移测试,并且飞行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远、更快。然而,这艘飞船未能按计划着陆,似乎是自毁或在地球大气层中烧毁了。“星舰”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等,可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本次发射是SpaceX于2023年4月和11月进行两次“星舰”试射,但均发生爆炸后的又一次尝试。首次试射时,火箭在一二级分离前就发生了爆炸。第二次试射时,火箭升空后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发生爆炸。

  END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