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模式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3-06-07 15:58:44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司库、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

  中国小康网讯 5月30日,“健康中国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北京盛心集团承办,《小康》杂志社协办。这是国内首个从政策研究视角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国家级论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司库、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张建新现场进行《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模式》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大家知道,公务员和非公务员是两类服务人群,是非常大的分类。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在面对压力时他们的应对,他们心理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瞄准的是公务员的情况。

  我们做了一个员工公务员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涉及到了一二线城市的5000多名公务员。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务员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第二部分会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针对第一部分心理健康素养,我们从7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比如抑郁、焦虑等。第二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很重要的,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向人类发出了挑战,人怎么样应对,今后也许不仅仅人与人之间的内卷,未来跟人工智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外卷,都需要保持积极心态。第三是心理健康资源获取。能不能从周边获取支持资源,它不仅仅包括人的支持,还有其他的物质资源。有的人资源很多,所以他的心理资本就会很丰富,这样的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一点,但有些人可能在很好的环境里,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样获取资源,自我封闭,不愿意跟人交往,当然也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支持第四是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知识是一个初级的水平,然后在这个之上称为元意识,还有一个心理机制在监控积极心态、资源获取是否做到位,所以心理健康意识非常重要。第五心理障碍识别能力,比如我最近一端时间感到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究竟是抑郁还是焦虑呢,大概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做出分辨,只有在分辨之后才知道如何去应对。第六是心理专业求助态度,如果你有了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坦诚一点,不要害羞,不要保守,不要自我封闭,要积极求助,包括朋友、家人,也包括第三者的服务机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第七要克服病耻感,中国人是有非常强的羞耻感。有人去医院可能会戴着一个大帽子,因为他害怕别人知道他曾经去过精神病院,这个实际上恰好是心理不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研究第二部分是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整体来讲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还算可以。刚才讲了,公务员是“拿铁饭碗”的,所以他的压力及不确定性相对来讲要小一点,所以总体来讲,心理健康素养方面还是不错的。就公务员群体来看,从年龄角度讲,他们到40岁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是承担了领导职务,这个时候的心理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多。

  这个研究揭示,公务员主要心理问题有三个,一个是抑郁的症状,一个焦虑的症状,再一个失眠问题。其实,不管公务员还是非公务员群体,都存在这三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这三个问题都跟时间有关系。抑郁主要和过去有关,往后看,当他和其他人比较时,认为我过去做了一些努力但没有成功,这个时候他就会不如意,抑郁情绪就会出现。焦虑主要和未来有关,它指向未来,我要想往前走,我不知道方向在哪走,有很多选择,我不知道选择哪条,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焦虑情绪就会出现。所以焦虑和抑郁跟时间轴有很大关系的。失眠问题很多时候也可以反映出焦虑和抑郁,通常精神科大夫会很清楚,如果你早醒,恐怕意味着有抑郁情绪的问题,但如果你是反反复复睡不着,多多少少反应出焦虑的问题。从这样一些基本的常识可以对自我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就可以去寻找处理和应对方法。

  我们分解来看,失眠问题是公务员群体最大的困扰,抑郁焦虑也存在,但是不如失眠问题严重。我们帮助公务员群体解决失眠问题,不仅是是从心理层面,也包括生理学、药物学、运动学等一系列都要发挥作用。失眠问题更需要各级领导加以重视,失眠背后还是有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因素在里面起作用。   怎么样帮助公务员心理问题,这是一个挑战。关于公务员的心理服务模式,我这里介绍两种,第一种体制外,也就是单位外边,聘用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会提供完整的服务框架和方案。第二种体系内,在单位内设立一个专职人员岗位,有他们提供服务,这些人跟体制外的机构也会有链接。心理健康服务事业,要有人、有物参与,要有预算,不管用哪种方式,单位领导需要有意识参与。    体系外的外包模式有很多方式,包括资源、对象、措施,专业机构里面可能有督导专家、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也可以派人到单位里,整个服务框架设计,可以把单位里边人分成若干个级别,比如正常的人,略微有点心理困惑的,有心理问题的,极少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可能会转介等等,会有一系列服务的建议和措施,不仅服务单位里边的人,而且包括他的家人,孩子,配偶,如果出现家庭问题,外包的服务也都能够提供相应的建议,这样解决单位里的内卷问题,同时也解决后顾之忧的问题。我们知道公务员孩子的教养很多时候是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个外包的机构来提供专项服务,我想公务员会更加专心致志为事业做贡献。当然,整体服务还需要监控体系来保证服务的效果。

  西方的心理服务模式是第三方服务,跟它的政府是没有关系的,西方的模式可能在中国有一点点水土不服,很难融入到中国体制建设里,特别是公务员的队伍中。我们知道公务员队伍有其特殊性,公务员队伍党员的比例人数要远高于其他的群体,因此我们尝试充分借助公务员队伍的党建开展工作。我们知道有些事业单位体系非常庞大,要发挥党组织作用,党组织在单位里起到一个引领支撑作用,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能够嫁接在党组织活动中,我们可以设想它的效率、效果一定要比单独拎出一拨人来干效果更加突出。这真的是我们中国特色,是创新性的,在这里跟大家做个介绍。2019年,有单位做了这样的探索,目前经过三年疫情到现在,8000多人的单位运行完好,党组织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服务有使命、目标、路径,它的框架既务虚又务实,有很大的目标,不仅仅描述蓝图,而且怎么样实现蓝图,它的路径都是非常扎实的。   我们是专业人员,听到实践者,务实的工作者做出创新性的探索,我们都会点感动。 这些实践都是创新的,不管是健康中国也好,安全中国也好,中国一定要在0到1之间做一个突破,健康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要去做突破、创新,真正为我们的公务人员,为广大的中国民众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实效的心理服务的模式。    这两个模式在公务员体系之内都可以考虑,如果觉得现在专业基础还不够,先通过外包的形式慢慢地建立体系,一旦成熟了,可以转成体系内的服务模式。我们知道外包的形式有些时候不能够融入体系内,比如党建、群团活动,如果我们自己有支队伍,会有更好的效果。    关于具体方式,特别值得单独讲的一点是,如果一个团队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查找问题,共同分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找一个人死磕,会让这个人灰心丧气,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无论从心理学还是管理角度讲,如果出了问题,团队共同承担,取得成绩,是谁具体做的就奖励给谁,这样每个人所受的压力显然就减少了。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建新简介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司库、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

编辑:王芳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