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飙:万物都是流动的能量
钟飙:去年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做的个展叫“以形显态”,作为我长期思考的学术主题,在艺术院校美术馆里做非常合适;而“万古能量图景”的主题则更适合面对古都西安的公众,万古能量也是我长期思考的概念,用图景方式呈现更容易理解。一个好展览的“能量态”,就是空间的生命、艺术的生命,以及所处时空背景的能量汇聚到一起的优化扬升。所以提前考察现场非常重要。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做展览,第一反应就是要连接远古,第二想到加入实验水墨,第三把4个厅设计了5个部分和7种形态,移步换景。
用图像的方式显形混沌的力量
邱敏:混沌这个词对应到艺术图像上,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就朝抽象走。但其实我觉得您的创作并不是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抽象艺术那条线索,您也并没有彻底放弃图像叙事的这条经线,在画面中的笔触、肌理、色域可能更多的还是在营造一种能量场域,所以很难用单一的波普、超现实主义、具象、抽象或者意象去简单的概括它。
钟飙:在我看来,抽象是事物之间的隐性关联,潜移默化改变世界,是本质之象;具象是隐性关联所对应的显性事物,为可视世界的物质之象,它们都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意象,则是主观意念的介入,包含了潜意识深处人类共通的集体无意识,是意念之象。潜意识是创造力的宝库,每个人通向自己潜意识的路径都是不同的,找到了,创造力将源源不断。具象就好比木偶戏,它既有情节又有形象;抽象是连接并控制木偶的那些牵引线;意象则是控制牵引线的大脑意念。所以具象、抽象、意象是主客观一体化的视觉世界,它们本质上是分不开的;但在现象层面,却又是分门别类的。我带着这样的认知,创作自然往这样的方向走。
■ 《彼岸》,布面油画,280×600cm,2015。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 《美术馆里的量子狂欢》,布面油画,280×800cm,2023。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 《奥陶纪》,布面油画,344×842cm,2022。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邱敏:您的这个思考角度特别好,对抽象、具象和意象是一个艺术家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真切生发出来的,特别鲜活。当有了这样的认知自觉,您的生活片段,哪怕是发呆走神,都可以转化成作品能量的元素之一。
钟飙:生活满载能量,人的最好状态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融为一体随缘而动,显形或者不显形都很棒。但作为艺术家,显形是工作。能量态虽然变化无常,但却是有感知通道的。当显的形与能量态不匹配时,创作就痛苦焦灼;一旦符合“能量态”的形式出现,就会在感知通道捕获它,水到渠成。
邱敏:您后来的创作逐渐弱化具象的形开始引入抽象的元素,画面开始从一种较为清晰的叙事场景转向混沌,是出于什么思考?
钟飙: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我提出了“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的理念,由此我的艺术就从对“经过显形”的现实关注,转向对“早已存在”的本质探寻。这句话的提出远高于我的能量,仿佛是另一个维度借我的口说出来,它像公理不用证明对错,并且需要我用一生去践行、体验、思考和显现。
■ 《海市蜃楼》,美国丹佛美术馆馆长克里斯托夫·海因里希讲解,美国丹佛美术馆展览现场,2009。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钟飙:2009年,我发现任何事物的特性也是它的局限性,只有在没有成形之前的混沌状态才无所不可,现在想来应该算是能量态。我尝试回到了形象诞生之前的能量态,由能量态呼唤雏形,顺着不确定的色彩轨迹孕育确定的形象,这是一趟开往混沌的往返旅程。这样的认知导致作品刚一转型,就完成了之前的能量无法企及的巨幅作品高4米长18米的《海市蜃楼》,是我迄今最大的绘画作品。我的身体仿佛成了一个传输器,能量源源不断传输到画面上。《海市蜃楼》在美国丹佛美术馆举办的国际展上非常轰动。我记得当时美术馆的董事过来对我说:“我不想打扰你们,但是我只想摸一下你的手,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手可以创造出这样伟大的作品。”其实,这双手只是传输器而已。
邱敏:您选择水墨媒材,是否也考虑过这种媒介材质本身的流动性比较吻合您观念中的混沌?
■ 钟飙个展,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展览现场,2023。图片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提供,©️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钟飙:来到以崔振宽先生的水墨作品为元点的美术馆,一开始,我就希望加入实验水墨作品与其文化气质相呼应。这个世界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任何一个信息碎片都连接着下面无限的信息源,牵一发动世界。如果对局部与整体的联动有所觉知,就不会执着于立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瞬间都是活在变化着的的平衡点上。水墨在生宣纸上的流动性与这样的感知正相关。这次展出的实验水墨,就与创作时的“能量态”高度吻合,是能量的示现,在“以形显态”的方法论中,无需类比也无需突破传统或当代水墨,除了材料相同,它们并不在一个世界。
■ 《共振》,宣纸水墨,97x180cm,2023。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邱敏:今天的美术馆空间越来越大,您的展览中会加入一些综合性的绘画,甚至以装置和影像的方式呈现,包括这次在崔振宽美术馆的展览,也有恰如其分的装置、影像和绘画的组合,随着当代艺术的边界被拓展,很多艺术家从架上绘画转向更综合性的艺术形态创作,甚至有一些艺术家放弃了架上绘画,您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现场经验的积累,是否对绘画有新的感受?
■ 《幻真的宇宙》,绘画、影像、装置,威尼斯教堂,2013。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 钟飙工作室现场,北京。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钟飙:艺术的媒介是艺术家内在世界外显时的出口和载体。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和时空现场,当仅有的一个出口不够用时,多出口涌现、多兵种协同作战就应运而生。为了把自己无形的思想观念塑造为有形的可视形态,必须不拘一格使用媒介;而绘画,则是我的日常修行。正如我们所知,零维是点,一维是线,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空间,四维加入了时间的变量。绘画作为二维平面,是艺术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再也无法压缩到零维和一维了。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新的观念、媒介、技术纷纷涌现,在艺术的整体格局中,绘画所占的份额在缩小,但其生存空间不但没有被压缩,还在不断扩大,就像是宇宙膨胀,今天的绘画世界已经是远远大于过去的存在。每个维度都不可替代,其发展空间都可以趋于无穷大。一方面艺术家以外循环连接社会、时代和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以内循环探底本质、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并通过绘画行动实现世界的二维展开,承载情感、思想和宇宙。绘画之于艺术,就像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那样,无可替代。如果把圆周率“π”比喻成二维存在的话,3.14159265358……等等无限的数字就是它的多维展开,它们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反过来,看看科幻小说《三体》的结尾,整个宇宙慢慢的变成二维平面,所有信息都没有损失的压缩进去,那就是绘画的终极容量。不管艺术的宇宙再怎么膨胀,图像与世界的关系,抽象、具象、意象在绘画中的无限演化,以及二维平面作为艺术最基本的物质载体,都是不可替代的,怎么可能存在一个缺失了“二维”的艺术世界呢?所以,绘画不会死,相信这将成为新的常识。
■ 《起飞》,布面油画,150×120cm,2015。图片由钟飙工作室提供,©️钟飙
邱敏:您如何看待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关系?
钟飙:艺术和商业是社会整体生态链上的不同环节,各自越纯粹,越能够实现相互间的能量交换和无界融合,推动文明的整体发展。市场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取决于艺术家的态度。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水不能改变目标和方向,但会改变路径。当水涨船高,就扬帆远航;如果遇到市场低谷的枯水,艺术家也会想尽办法继续寻路前行。艺术创造的目的不在于水,而在于过程和彼岸。
钟飙
钟飙,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会长。
钟飙曾在11个国家举办个展,在30多个国家参加联展,作品被美术馆、艺术机构、企业和私人广为收藏。出版有《显形——钟飙的图像世界》《钟飙词典》等。曾获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芭莎男士》2010中国年度创新艺术人物、《罗博报告》2016中国年度艺术家、2019中照照明奖二等奖、2020北美照明协会IES优秀奖。
钟飙致力于透过纷呈的世相,探寻现实深处浩瀚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并运用创造性的艺术语言,把现实世界的人生观和能量世界的宇宙观结合起来,在多维时空中建构现世的理想国。
来源:艺术所登 ART SUODENG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