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广厦的人(下)
6.《青春追梦人》
文:廖艳 摄影:刘坚
张森,26岁的年轻小伙,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本科毕业加入中建八局。小张从小一直有一个从军报国的梦想,在大学期间毅然决然报名参军,在军营这个熔炉里磨练。“军魂匠心、家国情怀,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更加坚定了他加入中建八局的决心。通过“导师带徒”“安全轮训”等各种培训,小张快速转变角色身份。
刻苦、坚韧、勤学,小张把部队生活培养出来的好作风带到了工作中。小张跟着师傅一遍遍深入施工现场,以精准的现场进度数据,服务项目履约管理提升。
“在火热的军营里淬炼成钢是理想的青春,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建设祖国也是”。小张年轻的脸庞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
7.《机电师傅梁赛:我每天和电打交道》
文/摄影:王韵怡 指导:刘坚
机电师傅梁赛是工地上难得的年轻面孔,11月刚结束在广东的项目,从温暖的南方来到北京。恰好而立的他,工龄却已有了十年,平常总是在地面之下干活,装灯、穿线、配管,每天和电打交道。梁师傅的父母与妻子都在老家山东临沂,照顾着尚且年幼的一儿一女。今年回家过年,是他最近的愿望。
8.《笑对人生的李奎:坚守还是归家?》
文/摄影:郭袁怡 指导:刘坚
李奎,这位35岁的山东汉子,儿女双全,家庭美满。在北京已经度过的几个年头里,他一直在各个工地辗转,肩负着机电安装的重要职责。他的笑容中总是流露出深深的满足和快乐,他说:“工人都是朋友。"那种纯朴和善良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但是李大哥的心中,始终挂念着远在山东的家人。他曾透露,有回到家乡的打算,因为那里有他无法割舍的亲人和朋友。然而,北京的收入远高于他在家乡的收入,这也是他留在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
9.《安全线内外》
文/摄影:陶汝欣 指导:刘坚
57岁的李凤友7年前才到建筑工地上岗。天命之年之前,他还在老家辽宁顶着风险在矿井劳作,行走在安全线的边缘;天命之年以后,他离开家乡,在北京的工地成为了搭建钢架结构的电焊安全员,为其他工人的安全保驾护航。谈及职业身份的转变,他说:“现在就帮焊工换个气儿、看看火儿,挺好。”
10.《远航以归航》
文/摄影:周之秋 指导:刘坚
今年是54岁的税必绍外出务工的第13年。
病痛的妻子和求学的女儿是他远行的原因,也是支撑他远行的力量。回忆起初次进入工地的经历,税必绍坦言:“240米高的烟囱,人像蚂蚁一样,(我)从来没打过工,吓人得很。”
谈及北京,税必绍简明扼要:“工资高,雨水少。”北京朴素地承载了税必绍的期望,“没有什么梦想不梦想,就是赚了钱回家好好养老。”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