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广厦的人(下)
26.《向日葵一样的女工》
文:廖艳 摄影:刘坚
49岁的女木工翟学英,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嫁人,儿子刚找到一份在济南铁路局的工作,还没结婚。为了给儿子存钱买房买车娶媳妇,她一个月前跟着丈夫一起从河南滑县农村来到北京建筑工地,来京之前也跟着中建八局工作已有两三年。丈夫常年在工地工作,而翟姐更像是城里流行的“斜杠青年”,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是工人,翟姐聪明,懂得科技赋能,用手机浇地、打药......一个人管理30亩地也不在话下,谈到家里的土地时,翟姐的嘴角就没有垂下来过,很自豪地说:“就是管理的特别好,花生特别的白,特别的饱,我自己特别有自信!”翟姐的脸上总是泛着一抹“高原红”,眼角弯弯,笑容很有感染力。她就像向日葵一样,始终追寻着阳光的方向,永远对生活保持热情,充满活力和希望。
27.《用汗水攒下踏实的幸福》
文:黄梦琳 摄影:刘坚
闫克羊今年50岁,河南安阳滑县人。他是经常跟着中建八局干活的老木工,说话时带着淳朴的家乡口音。闫克羊一家四口人,大女儿26岁,在当地医院勤勤恳恳地工作,已经成家。小儿子21岁,刚参与工作,在济南市铁路局上班。
他说,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趁着还能干几年,为一家人“多攒几个子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子女年幼时,他就必须四处奔波做工,一年到头,一家人鲜有能够团聚的日子。幸运的是,妻子在农忙结束后,会和他一起来工地挥汗如雨。夫妻俩同甘共苦,为他们的小家庭撑起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你让我在家不干活,我也闲不住。趁着还能干几年,(我)攒点养老还有给儿女买房子的钱。”
后记
“‘大学之大’,既在于‘大师’,也在于‘大楼’,当代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与之相适配的大学建筑和基础设施。”
屹立在中传文化广场旁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传播大楼,整体设计包括一座现代化综合实验楼和一座传统四合院,地下建设学生餐厅、专业音乐厅、信息化机房等功能空间。国际前沿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交相辉映。
中建八局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建筑旗下的骨干成员。基建工程兵的基因让他们形成了“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建设了包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家会展中心等在内的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建筑精品。
优秀的团队打造优质的项目,这座中传校园的新地标,将为逐渐展开的美丽中传新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林国芳 廖艳)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刘坚
编辑:缪领
审核:龚紫陌
通讯员: 廖艳 王霄楠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