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广厦的人(下)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22 16:07:15

图片21.png

11. 《高空电焊师》

  文/摄影:陈俊轩   指导:刘坚

  马新虎是一位专业电焊工,出生于1986年,是河北邯郸人。他家里有六口人,妻子在家里陪伴两个孩子和老人,他则在一年前来到北京从事电焊工作。“好好读大学哦,别走老路哦,条件已经给他们备好了,剩下的就看他们个人了......”他望子成龙,希望能挣更多的钱。“鸟巢体育馆上那大音响是我们挂的。”2008年他来到北京参与了鸟巢体育馆的建设:用索绳等下面的音响拼装完后往下拽,然后在空中完成电焊工作。工作之余,他偶尔也独自骑行去天安门游玩。

 图片22.png

12.《“白帽管事”李海军:付出才有回报》

  文/摄影:葛文东    指导:刘坚

  47岁的李海军来自河北高碑店,今年正月十五前就随着公司来到北京上工。他的独子正在河北为高考奋斗,李海军也常常憧憬退休回家的生活。“现在学建筑的都不太行啦,”李海军的语气很平淡,“现在干建筑的越来越少了,毕竟房子盖得太多了,住都住不过来。”他叹了一口气。“等过两年科技一发达,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机器人干得多,精密。”顿了顿,他补充道:“怎么都得付出才有回报啊。”

图片23.png

13.《用勤劳筑梦,为儿女尽责》

  文/摄影:孔梦娜     指导:刘坚

  33岁的王建红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做钢筋架构工作,他从事这行三年,之前都是在河北老家工作。他家中有一儿一女,一个学龄前,一个在上小学,今年还没能回去看过他们。谈到工作的辛苦时,他说:“之前也在厂里干过,厂里更累……没办法,该买房的要买房,孩子要上学……”他很满意目前的这份工作,在他看来这是一份有技术门槛的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希望在奋斗几年攒够钱后回老家开一家小饭店。

图片24.png

14.《锤出向往人生》

  文/摄影:李敏         指导:刘坚

  锤子不离身,一锤定人生,51岁的闫同忠是大楼建设工程中的一名木工。日常生活中,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把锤子,用它去承担起在架设钢筋和浇筑混凝土之间的重要的模板固定工作。于闫同忠而言,这把锤子不仅是劳动时的好帮手、拍照时的好道具,更加寄托着这位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于家的羁绊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用闫同志的话说就是:“我在这敲敲打打,多少还是能帮衬着儿子买房子、娶媳妇,家里也能更轻松点。”

图片25.png

15.《“工地阅读者”袁兵成:不干别的事情,就是看书》

  文/摄影:邓建萍   指导:刘坚

  焊工师傅袁兵成今年55岁,籍贯湖北,内向寡言。但问及下班之余的消遣,他却像来了兴致:“不干别的事情,就是看书,拿书来打发时间嘛。”他主动展示他的手机书架,里面满满当当,既有《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历史著作,也有很多通俗小说,书架第一本显示“已阅读完最新章节”,另一本下面写着已读完1616章。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