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广厦的人(下)
16.《年轻的身影》
文/摄影:张凯婷 指导:刘坚
27岁的任亚伟去年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北京,他戴着白色的安全帽,主要负责现场施工进度管理的工作,平时,他跟随公司住在工地的宿舍里。这段工程结束后,他将继续跟随公司前往下一个项目工作,这个年轻的身影,将继续奋战在各个建设岗位之上......
17.《“思乡游子”》
文/摄影:曾熙蕾 指导:刘坚
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乡村的宋胜广今年43岁,一直以在全国跑工地谋生,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北京。约半个月前,结束上一个在南方的项目后,他和大儿子来到北京,负责同一个新建楼房的水电铺设。河南的家中还有母亲、年长他一岁的妻子和小儿子。说起最想做的事情,他直言:“除了挣钱就是挣钱!”他还补充,如果挣的钱够多的话,更想回家种地。
18.《我走的这条路》
文/摄影:马雨适 指导:刘坚
来自河南滑县的王梳玲,今年48岁。2007年,王梳玲离开打工两年的糕点店,开始和丈夫在天津和北京两个城市的建筑工地中辗转。一年年的工程和农忙中,王梳玲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家里的房子在今年也建起来了。
19.《拿着焊钳,梦着山峦》
文/摄影:张雨凡 指导:刘坚
今年21岁的武先选正在工地上做焊工的工作。他来自河南郑州,中专毕业,在郑州老家干过建筑工人、外卖骑手、服务员。今年年后,干完老家浇筑的武先选,选择来北京试试。来北京十个月,武先选只离开过一次北京,不是回老家,而是坐了一下午的火车去夜爬泰山。爱闯爱拼,爱看世界,这个工地上年纪最小的男孩似乎与其他老工有些不同,“年前上一回天安门,一个人,他们没人去”。武先选还透露了干完这份焊工的打算,“看看去考职称,有职称就多发你几百,你没,就不给”。
20.《闯出一片天》
文/摄影:刘若冰 指导:刘坚
56岁的建筑工人褚海军来自东北,他刚到工地不久,主要从事打扫一类的工作,有一个在杭州工作的儿子。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懈怠,极具东北汉子“敢闯肯干”的精神,到北京已有十一年之久,见过天安门,也走过长城,每年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对独自在外地打拼的他来说,“闯”是那个能够点燃生活激情的字。“就闯呗,自己闯一闯。”岁月沉淀,这是他的心之所向。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